[发明专利]电线布线部件以及电池连接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4195.1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6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小笠原茂之;佐藤胜则;山下清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2/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斯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布线 部件 以及 电池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电线布线的槽部、将上述槽部的开口堵塞的盖体、将上述盖体相对于上述槽部的开口开闭自由地连结在上述槽部的侧壁的合页的电线布线部件以及具有电线布线部件的电池连接体。
背景技术
例如,在使用电动马达行驶的电气汽车、并用发动机和电动马达行驶的混合动力汽车等中,作为上述电动马达的驱动源,搭载上述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使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瓶连接板。
图5中,电瓶连接板100表示的是被安装在使一端具有正的电极,另一端具有负的电极的电瓶(方形电瓶)交替地反向重合而形成的电瓶集合体上,并且,将被重合的电瓶彼此串联地连接的电瓶连接板。该电瓶连接板100具备由成形模具成形的树脂板107、被嵌入树脂板107的一端108等的带一个孔的汇流条116、被嵌入板一端侧109的多个带两个孔的汇流条117而构成。
相对于电瓶连接板100布线动力线,且将信号线布线在保护部120,成为能够向电瓶集合体安装的状态。此时,动力线的末端的端子以与带一个孔的汇流条116接触的方式被安装。另外,同样将多个信号线的末端的端子也以与带两个孔的汇流条117接触的方式被安装。
电瓶连接板100具有对所布线的信号线进行保护的保护部120。保护部120具有将信号线布线的多个布线槽123、经合页124与多个布线槽123的每一个卡合的多个槽罩125。而且,在将信号线布线到多个布线槽123后,按压合页124,使之弯曲,使槽罩125向布线槽123倒下,使布线槽123和槽罩124嵌合,完成保护部120。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8295号公报
但是,上述的电瓶连接板100的保护部120如图6所示,在使槽罩125在嵌合方向K嵌合时,若形成有合页124的布线槽123的侧壁126向倒下方向D倾斜,则难以使布线槽123和槽罩124嵌合。因此,产生嵌合作业的作业性降低,电瓶连接板100的组装费用增加这样的问题。
另外,虽然也考虑了加厚布线槽123的侧壁126的厚度,提高强度的情况,但是,这样就产生电瓶连接板100的重量增加,成本提高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以提供一种在经合页用盖体将槽部堵塞时,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槽部的侧壁倒下的电线布线部件以及电池连接体为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电线布线部件是在具有布线有电线的槽部、堵塞上述槽部的开口的盖体、将上述盖体相对于上述槽部的开口开闭自由地连结在上述槽部的侧壁的合页的电线布线部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侧壁具有设置了上述合页的合页形成部、与上述合页形成部相连,形成在上述合页的附近,并且相对于上述合页形成部向上述槽部的内侧或者外侧突出的凸部,上述凸部防止在由上述盖体堵塞上述槽部的开口时,上述合页形成部倒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发明的电线布线部件,若向盖体施加向将槽部的开口堵塞的方向的力,则在合页形成部产生朝向槽部的内侧的力。而且,能够由与合页形成部相连地形成在合页的附近的凸部,防止合页形成部因该力而向槽部的内侧或者外侧的倾倒。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电线布线部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相对于上述合页形成部向上述槽部的外侧突出地被形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的电线布线部件,若合页形成部欲向槽部的内侧或者外侧倾倒,则能够由向槽部的外侧突出的凸部防止该倾倒。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者2记载的电线布线部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被形成在上述合页形成部的两侧的上述侧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的电线布线部件,即使向合页形成部施加大的力,也由于在合页形成部的两侧形成凸部,而能够切实地防止合页形成部的倾倒。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记载的电池连接体是在被安装在将正极以及负极交替地反向重合的多个电池上,并且将上述多个电池彼此串联地连接的电池连接体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布线部件,上述电线布线部件将与上述多个电池电气性地连接的电线布线在上述槽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4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