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循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03894.4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药丸雄一;冈市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压缩过程的中途向压缩机喷射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压缩过程的中途向压缩机喷射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根据这种制冷循环装置,能够提高加热能力。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图22所示那样的制冷循环装置850。在该制冷循环装置850中,利用气液分离器855分离的气相制冷剂经由喷射路859向压缩机851的喷射用工作缸851a喷射。另外,在喷射路859中设置有喷射节流装置860。此外,若进行通过了喷射路859的喷射,则在冷凝器852的加热能力会得到提高。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图23所示那样的与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850类似的制冷循环装置900。在制冷循环装置900中,作为制冷剂使用二氧化碳,在用于向压缩机901喷射的喷射路902中未设置有节流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979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73687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理想的情况是利用气液分离器将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完全分离,但是在起动运行时这样的过渡期,在气液分离器中气相制冷剂与液相制冷剂未被完全分离,有时在气相制冷剂中混入有液相制冷剂。气液分离器内的压力越接近饱和蒸气压,则这种现象越显著发生。因此,液相制冷剂可能与气相制冷剂一起通过喷射路向压缩机喷射。若这种向压缩机喷射液相制冷剂的情况过度发生,则在压缩机中的液体压缩会成为问题。
因此,可以想到的是,在起动运行时,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将设置在喷射路859中的节流装置860关闭,但是这样一来,在起动运行时,无法获得基于喷射的加热能力提高的效果。
另外,上述那样的在气相制冷剂中混入液相制冷剂的现象在除霜运行及停止运行中也同样发生。
在专利文献2的制冷循环装置900中,作为制冷剂使用在高压侧成为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因此,上述那样的现象不易成为问题。即,在专利文献2中,防止通过喷射路向压缩机喷射液相制冷剂的情况的这种技术思想既未被公开也未被给出启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高压侧不成为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不阻断喷射路地抑制液体压缩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该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其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由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膨胀的第一节流装置、将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膨胀后的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使由所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后的液相制冷剂膨胀的第二节流装置、以及使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膨胀后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并且该制冷剂回路使在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后不成为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循环;喷射路,其在压缩过程的中途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由所述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气相制冷剂;检测机构,其对存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靠下游侧且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靠上游侧处、或所述喷射路内的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进行检测;控制装置,其在起动运行、除霜运行或停止运行时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比饱和蒸气压低的规定压力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调整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而使流入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比饱和蒸气压低的规定压力以下,从而能够将向压缩机喷射的液相制冷剂的量抑制到液体压缩不会成为问题的程度。由此,即使不阻断喷射路,也能够在起动运行、除霜运行或停止运行时抑制液体压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的莫里尔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控制的效果的莫里尔图。
图5是用于说明流入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的压力与向压缩机喷射的气相制冷剂的流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38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