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2993.0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1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市川太郎;小林是则;吉泽秀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4H3/14 | 分类号: | D04H3/14;D04H3/16;D04H3/007;B60N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於毓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成型 织造 层叠 | ||
1.一种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为在致密层的至少一侧层叠增强层而形成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致密层是在熔喷非织造布层(A)的两侧层叠纺粘非织造布层(B)、并且将该熔喷非织造布层(A)和纺粘非织造布层(B)进行部分热压接而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中,构成致密层的熔喷非织造布层(A)的纤维直径在0.1~5μm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中,构成致密层的熔喷非织造布层(A)的目付在0.1~5g/m2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中,构成致密层的纺粘非织造布层(B)的纤维直径在10~20μm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中,构成致密层的纺粘非织造布层(B)的目付在10~20g/m2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中,致密层的体积密度在0.05~0.5g/cm3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中,致密层的目付在10~60g/m2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增强层是纤维直径在12~50μm范围内以及目付在10~50g/m2范围内的纺粘非织造布层(C)。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的透气度为25~160(cm3/cm2/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的目付为20~160g/m2。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特征在于,熔喷非织造布层(A)和纺粘非织造布层(B)均由丙烯系聚合物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其为在所述非织造布层叠体的增强层侧进一步层叠发泡聚氨酯而形成的。
13.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含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而形成。
14.一种椅子,其含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而形成。
15.一种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熔喷非织造布层(A)的两侧层叠纺粘非织造布层(B)后进行部分热压接而形成致密层,在所述致密层的至少一面层叠增强层后,进行交织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29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器元件、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送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