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02970.X | 申请日: | 2011-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0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H1/00;B60H1/3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对车室内进行制冷及供暖,其中,具备:
热泵回路,其包括: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进行所述车室外的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机构、以及进行通过风扇向车室内输送的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
切换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热泵回路中,将在所述热泵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膨胀机构、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而返回所述压缩机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所述膨胀机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而返回所述压缩机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内部配置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且通过所述风扇使所述车室内的空气及/或所述车室外的空气流动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以在所述通道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并排的方式位于比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配置成,在所述通道内经由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第一流路与不经由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第二流路成为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道内设置有调节风门,该调节风门对在所述第一流路中流动的风量和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动的风量的比率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分隔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分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配置成,在所述通道内经由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第三流路和不经由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第四流路成为层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配置成,在所述通道内经由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第一流路和不经由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第二流路成为层结构,
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配置成,在所述通道内经由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第三流路和不经由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第四流路成为层结构,
在所述通道内设置有第一调节风门和第二调节风门,所述第一调节风门对在所述第一流路中流动的风量和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动的风量的比率进行调整,所述第二调节风门对在所述第三流路中流动的风量和在所述第四流路中流动的风量的比率进行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装置,其通过控制所述切换机构,在制冷运转时将在所述热泵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切换为所述第一方向,在供暖运转时将在所述热泵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切换为所述第二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其对从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制冷剂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温度控制所述膨胀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被所述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由所述制冷剂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差成为规定的过热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29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系统
- 下一篇:非接触式通信装置、非接触式IC卡以及移动信息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