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供油型发卡管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2842.5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3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五味田泰俊;萩原和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太洋 |
主分类号: | B21D7/025 | 分类号: | B21D7/0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斯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油 发卡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相对于金属制的原料管材进行180°的弯曲加工的管折弯机(发卡管折弯机),尤其是涉及不需向原料管材的内部供给润滑油或仅供给极少量的润滑油,即可对原料管材进行180°的弯曲加工的发卡管折弯机。
背景技术
在对金属制的原料管材进行180°的弯曲加工的情况下,以往就使用图9以及图10所示那样的构造的发卡管折弯机51。具体地说,该发卡管折弯机51的主要部分由成形辊52、夹模53以及压模54构成。在它们中,成形辊52以在一方的端部具有与欲进行加工的弯曲半径(曲率)对应的形状的圆弧状部52c,且形成有从上面52b通过圆弧状部52c的到达下面52d的连续的槽52a,以将通过圆弧状部52c的圆弧的中心的轴线A’作为转动中心,从图9以及图10所示的位置(0°的位置)转动约180°的方式构成。另外,槽52a做成与成为加工对象的原料管材的外周面对应的形状。
夹模53以由未图示出的加压装置,将其上面53b向成形辊52的下面52d的方向以规定的压力推压的方式构成,以与成形辊52一体转动的方式构成。在该夹模53的上面53b也形成与成为加工对象的原料管材的外周面对应的形状的槽53a。
压模54是在相对于原料管材进行弯曲加工时,用于按压原料管材的一端侧的部件,在上面54b形成与夹模53的槽53a同样的槽54a。
在由该发卡管折弯机相对于原料管材进行180°的弯曲加工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1(1)所示,将原料管材P插入成形辊52的下面52d侧的槽52a和夹模53的槽53a之间。此时,为了能够将原料管材P圆滑地插入到槽52a、53a内,将夹模53的位置略微降下,将成形辊52和夹模53的间隔扩大。另外,在插入原料管材P时,将心棒55(转轴)从原料管材P的前端扎入至内部的恰当的位置(被实施弯曲加工的圆弧状部52c附近的位置)。
在原料管材P的前端侧部分Pa被载置在压模54的槽54a上,原料管材P的后端侧部分Pb被插入成形辊52和夹模53之间后,向成形辊52侧推压夹模53,夹持后端侧部分Pb,牢固地固定。
然后,如图11(2)所示,使成形辊52以及夹模53以轴线A’为转动中心转动,对原料管材P实施弯曲加工。在成形辊52以及夹模53转动至约180°的位置(图11(3)所示的位置)后,将夹模53开放,将心棒55从原料管材P拔出,将原料管材P从成形辊52拆下,并排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6268号公报
但是,作为搭载在空调机等上的用于形成制冷剂的封闭管路的零件,进行了180°的弯曲加工的U字形状的薄壁的铜管被广泛使用,但是,在由图9~图11所示那样的以往的发卡管折弯机51进行薄壁的铜管的弯曲加工的情况下,由于材质非常柔软,所以,若进行180°的弯曲加工,则存在产生歪斜或龟裂的问题。例如,存在在半径方向(弯曲半径的方向)内侧的部分产生皱褶,或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压坏,原本近似正圆的形状的截面变形为扁瘪的形状的问题。
对这点进行详细说明,在进行180°的弯曲加工的工序中,在逐渐将原料管材P向成形辊52的圆弧状部52c的外侧卷绕时,压缩的力活动在原料管材P中的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与圆弧状部52c接触的部分),拉长力活动在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此时,若作用于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压缩力过大,则产生皱褶,若作用于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的拉长力过大,则产生压坏。
为了避免在原料管材P的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产生皱褶,有必要降低作用于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压缩力。为了实现这种情况,只要在弯曲加工时,相对于原料管材P的前端侧部分Pa施加向与圆弧状部52c相反的方向作用的力即可。
在以往的发卡管折弯机51中,通过原料管材P的前端侧部分Pa和压模54的摩擦阻力,抑制作用于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压缩力,避免皱褶的产生。具体地说,虽然在原料管材P逐渐向成形辊52的圆弧状部52c的外侧卷绕时,原料管材P的前端侧部分Pa一面被推压在压模54,一面朝向圆弧状部52c被拉拽,但是,此时由于压模54被固定,所以,原料管材P的前端侧部分Pa一面受到在与压模54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一面逐渐在压模54的槽54a中朝向圆弧状部52c滑动。由于该滑动时的摩擦阻力,原料管材P的前端侧部分Pa被相对地向与成形辊52的圆弧状部52c相反的方向拉拽,作用于原料管材P的半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压缩力受到抑制,皱褶的产生得以避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太洋,未经株式会社太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28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