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极电凝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9189.6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5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姜明霞;姜旭光;王洋;王建华;邢建英;刘玉英;丁梦漪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明霞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200 山东省莱阳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极电凝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凝钳,尤其涉及一种双极电凝钳。
背景技术
在腹腔镜下进行临床手术时,虽然创伤较小,但手术过程难免会切割到血管,出现局部出血,用传统的线扎阻血和单极电凝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不是很适用,因此,在临床中双极电凝钳被广泛应用,但双极电凝钳经过多次使用,电极钳部位的表面涂层容易脱落,导致电凝后,电极钳容易与组织发生粘连,给手术增加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清理电极钳部位与组织粘连的双极电凝钳。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极电凝钳,包括手柄座、套管、绝缘管、电极钳,套管位于绝缘管的左侧,套管的右端和绝缘管位于手柄座的内腔,电极钳包括第1电极和第2电极,第1电极和第2电极外覆有绝缘层,位于套管和绝缘管的内腔,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设有通管,通管的一端为出水口,出水口位于套管的左端,通管的另一端为进水口。
所述出水口为喇叭口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位于绝缘管内设有通管,当电凝结束后,通过通管向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喷射具有一定压力的生理盐水,使电极钳与电凝后的组织剥离,并且使电极钳和电凝组织降温,达到电极钳不容易与组织发生粘连的情况。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新颖,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1、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极电凝钳结构示意图。
2、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和绝缘管内部结构放大剖视图。
3、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套管,2、绝缘管,3、第2导电套,4、第1导电套,5、第1电极,6、第2电极,7、绝缘层,8、通管,9、第1导线,10、第2导线,11、手柄座,12、环行卡槽,13、出水口,14、进水口,15、电极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极电凝钳,包括手柄座11、套管1、绝缘管2、电极钳15,套管1右侧设有环行卡槽12,套管1通过环行卡槽12在手柄座11内部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左右移动。套管1位于绝缘管2的左侧,套管1的右端和绝缘管2位于手柄座11的内腔,电极钳15包括第1电极5和第2电极6,第1电极5和第2电极6外覆有绝缘层7,第1电极5通过第1导线9与绝缘管2外圆周设有的第1导电套4电连接,第2电极6通过第2导线10与绝缘管2外圆周设有的第2导电套3电连接,第1导电套4和第2导电套3相互绝缘。位于套管1和绝缘管2的内腔,在第1电极5和第2电极6之间设有通管8,通管8的一端为出水口13,出水口13位于套管1的左端,通管8的另一端为进水口14,进水口14位于绝缘管2的右端外部。所述通管8的出水口13为喇叭口形状,便于从通管8喷出的生理盐水以圆锥状喷向电极和组织之间。第1导电套4和第2导电套3与外部电源连接。
使用时,将通管8的进水口14依次接上水管、阀门、水泵和盛有普通生理盐水的容器。提前打开水泵,当电凝结束后,打开阀门通过通管8向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喷射具有一定压力的生理盐水,当电极钳15与电凝后的组织剥离后,关闭水泵,并用吸管将腹腔内的生理盐水以及其它液体吸出即可,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明霞,未经姜明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9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