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组合急诊担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78061.8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9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彭凤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凤菊 |
| 主分类号: | A61G1/00 | 分类号: | A6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组合 急诊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种新型组合急诊担架。
背景技术
通常,急诊临床上,为了节省转运病人的时间,将担架之间放于担架车上对病人进行运送,但现有是担架都为整体结构,移动病人时需要抬上或抬下,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一些不能移动的病人,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新型组合急诊担架以解决周围神经断端可以延长以便直接缝合缺损神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更好的解决急诊上使用移动担架移动病人时移动范围小且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急诊担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组合急诊担架包括可接合的两块弧形板及分别设置在弧形板四角的把手,其中,所述两块弧形板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横卧且反向的L形槽,并且,在L形槽的两端设置有贯穿两块弧形板的螺栓孔。
上述螺栓孔的直径小于L形槽的长度。
上述弧形板的宽与长之比为1∶2到1∶3。
上述弧形板的厚度为1到3cm。
上述把手为直杆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却有效解决了急诊上使用移动担架移动病人时移动范围小且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同时,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其中,1-第一弧形板,2-第二弧形板,3-第一把手,4-第二把手,5-第三把手,6-第四把手,7-第一螺栓孔,8-第二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急诊上使用移动担架移动病人时移动范围小且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组合急诊担架。接下来具体说明该新型组合急诊担架。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该新型组合急诊担架包括可接合的两块弧形板1和2及分别设置在弧形板四角的把手3、4、5和6,其中,所述两块弧形板1和2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横卧且反向的L形槽,并且,在L形槽的两端设置有贯穿两块弧形板的螺栓孔7和8,使用时,将螺栓插入螺栓孔7和8中,将该组合担架固定好,然后将病人抬入该组合担架中,转移到目的地,拧开螺栓,拆分担架,即可将病人安全的转移的目的地。
上述螺栓孔7和8的直径小于L形槽的长度,使螺栓能对该新型组合急诊担架有效的固定,增加安全性。
上述弧形板1和2的宽与长之比为1∶2到1∶3。
上述弧形板1和2的厚度为1到3cm,确保足够的安全。
上述把手3、4、5和6为直杆把手,便于着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旨在说明具体实施方案的实现方式,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在详述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变体,这些变体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仅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凤菊,未经彭凤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80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扶梯扶手带张紧装置
- 下一篇:电梯用滚轮导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