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色谱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7653.8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6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段炼;刘立鹏;李天麟;李晓旭;马乔;邓嘉辉;粱炎;邱明;俞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4 | 分类号: | G01N3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谱 分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色谱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便携式色谱分析系统通常采用吸附热解吸进样和进样口直接进样两种方式。吸附热解吸进样方式适用于测定气体中的痕量物质。进样口直接进样方式包括普通微量注射器进样和固相微萃取(SPME)进样器进样。其中,普通微量注射器进样适用于热稳定的气体和沸点一般在500℃以下的液体样品的分析,SPME进样适用于气体、液体、固体中痕量有机物的分析。
目前,由于不同的进样方式需要采用不同的进样设备和配置不同的进样口,如采用吸附热解吸进样时,需要将带有针头的样品气管路直接插入到进样口中而占用了进样口使其不能再进行其他方式的进样,因此常见的便携式色谱-质谱分析系统多采用单模式进样,如Inficon公司的hapsite便携式色谱-质谱分析系统只能使用吸附热解吸的方式进样,Torrion公司的便携式色谱-质谱分析系统只能使用SPME方式进样,这就严重限制了仪器的应用范围。
便携式色谱分析系统一般采用快速色谱技术,采用的快速色谱柱柱内径较小,柱长较短,柱容量小。而常规进样口的体积较大,请参阅图1。因此样品需要在进样口中分流后再进入色谱柱中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内部体积较大的进样口,进样口入口与汽化室之间存在较大的死体积,会导致色谱峰展宽严重,物质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如果为了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就要将分流比设置到较大值,但较大的分流比会导致仪器灵敏度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持吸附热解析、微量注射器和SPME等多种进样方式且应用范围广、分离度好、仪器灵敏度高的色谱分析系统。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色谱分析系统,包括进样口、进样单元、控制单元、色谱柱和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样单元与进样口之间的连通;
所述进样口内设置样品通道,流动相携带注入进样口的样品沿所述样品通道流动;流动相在任一时刻通过样品通道时将上一时刻处于样品通道横截面上的流动相全部置换。
进一步,所述进样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进样模块;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两个进样模块中的任一个与进样口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色谱分析系统还包括流路切换单元;
所述流路切换单元分别与进样口、进样单元和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流路切换单元选择性地使所述至少两个进样模块中的任一个与进样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样口包括入口、隔垫、样品通道及进样口实体;
所述进样口实体内设置样品通道;
所述入口与所述样品通道相连通;
所述隔垫设置在进样口实体的顶部,用于密封进样口实体,或隔垫还可被进样针穿过以将样品注入到样品通道内;样品被穿过隔垫的进样针注入到样品通道内;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进样单元与所述入口和/或隔垫的连通。
进一步,所述样品通道穿过隔垫。
作为优选,所述进样口还包括设置在隔垫下的垫片,所述垫片用于将隔垫与进样口实体相隔。
进一步,所述样品通道穿过所述垫片。
作为优选,所述进样口还包括隔垫吹扫出口;吹扫气由入口经过所述样品通道进入隔垫吹扫出口,引出隔垫和垫片间的干扰物质。
进一步,所述样品通道内壁经过惰性化处理。
进一步,所述样品通道内径可变,使所述进样口内部的体积可变。
作为优选,所述样品通道内径为0.75mm~3mm。
进一步,所述进样单元包括吸附热解析进样模块和/或进样口直接进样模块。
进一步,所述吸附热解析进样模块包括吸附管和流路切换模块;
所述吸附管用于吸附样品中的物质;
所述流路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气路,使吸附管实现吸附、解析及在控制单元控制吸附热解析进样模块与进样口相连通时实现样品进样。
进一步,所述进样口直接进样模块为微量注射器和/或固相微萃取进样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支持多种进样模式
本系统同时具有吸附热解吸进样和进样口直接进样多种进样模式,能够同时支持气体、液体、固体等多种形态样品进样的自动切换,扩大了系统的应用范围,减少了人工参与。
2、死体积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7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柜微环境监控系统
- 下一篇:辅助喷嘴及具有该辅助喷嘴的吹尘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