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存储机箱硬盘固定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77250.3 | 申请日: | 201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6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 发明(设计)人: | 耿成山;张子刚;卢素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存储 机箱 硬盘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盘固定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硬盘在存储机箱中的快速安插和更换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面对各类应用领域中不断增长的数据信息,为满足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需求,硬盘的容量正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能够同时支持多硬盘的存储设备越来越多。存储机箱即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由于存储机箱对大存储容量的追求,其内部安装的硬盘数量较多。为了保护硬盘的安全及保证其与背板接口的精确匹配,并能够实现在线更换硬盘和数据存储的连续性,往往将硬盘安装在专用的硬盘固定支架上。
目前,现有的存储机箱中所采用的硬盘固定支架,既要能够保证硬盘与背板接口的匹配性,又要保证在线更换硬盘的便捷性。因此,对硬盘固定支架的公差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硬盘固定支架的公差满足要求,现有的硬盘固定支架要么部件繁多,其部件模具设计相对简单;要么部件精简,而模具设计繁复。所以,如何平衡部件种类及其模具设计的复杂程度,成为硬盘固定支架加工便捷与否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为了解决大容量存储机箱中硬盘与背板接口和硬盘在线更换便捷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存储机箱硬盘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存储机箱硬盘固定支架,包括前面板、手柄、左滑轨、右滑轨、EMI弹片支架、托盘支架、第一EMI弹片、第二EMI弹片、第一光轴和螺钉。
其中,所述前面板上表面的后半部分呈凹陷状,且在凹陷部分内包含有多个凹槽,用于对第二EMI弹片进行让位。前面板下表面的后半部分也呈凹陷状,并且在凹陷部分内亦包含有多个凹槽,用于对托盘支架前端的卡钩进行让位。前面板的左端开有装配通孔,用于与手柄进行装配。
所述手柄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硬盘固定支架的打开与锁死功能。手柄的左端亦开有装配通孔,并且在左端末梢处设有一个凸起,其作用是当本支架插入存储机箱后,通过该凸起使支架与机箱卡紧,从而起到固定作用。
所述左滑轨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硬盘固定支架的滑动功能。在左滑轨的上端设有圆弧凸起,在左滑轨的前端设有方形凸起,在左滑轨中部开有若干个第一圆形通孔、矩形孔和矩形凹槽,左滑轨中部的内侧设有若干个异形凹槽。其中,圆弧凸起用于将硬盘固定支架和存储机箱的硬盘滑道紧固在一起。方形凸起用于将左滑轨和前面板紧固在一起。第一圆形通孔用于将硬盘和硬盘固定支架紧固在一起,矩形孔、异形凹槽用于固定第一EMI弹片,矩形凹槽用于固定左滑轨与托盘支架。
所述右滑轨结构与左滑轨结构相同。
所述EMI弹片支架用于第二EMI弹片的固定和前面板与托盘支架的连接。EMI弹片支架的上部前侧设计为一个向下斜面。在EMI弹片支架的上部两端有多对方形孔,用于固定第二EMI弹片。EMI弹片支架的下部开有异形孔,用于与托盘支架的装配。
所述托盘支架用于左滑轨、右滑轨、EMI弹片支架的固定。托盘支架的前端顶部设计为一个向上斜面,用于与前面板的装配。在托盘支架的前端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卡钩,用于固定EMI弹片支架。托盘支架的左右两边均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卡钩,分别用于固定左滑轨和右滑轨。同时,托盘支架的左右两边均开有若干个第二圆形通孔,将硬盘和硬盘固定支架紧固在一起。
上述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前面板左端的第四圆形通孔和手柄左端的第五圆形通孔通过第一光轴连接;前面板的上、下表面的后半部分凹陷面与EMI弹片支架连接;左滑轨、右滑轨和托盘支架通过托盘支架左右两边若干个固定卡钩连接;EMI弹片支架5下部异形孔与托盘支架前端面上卡钩连接;
左滑轨与第一EMI弹片通过中部的矩形孔和内侧的异形凹槽连接;右滑轨与第一EMI弹片通过中部的矩形孔和内侧的异形凹槽连接;
EMI弹片支架与第二EMI弹片通过EMI弹片支架的上部两端多对方形孔连接;托盘支架左右两边的第二圆形通孔和左/右滑轨中部的第一圆形通孔连接,硬盘和硬盘固定支架通过硬盘固定螺钉穿过托盘支架左右两边的第二圆形通孔和左滑轨、右滑轨中部的第一圆形通孔固定在一起。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7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控互动球幕及可成像触控互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手持式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