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互联传送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76748.8 | 申请日: | 2011-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1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方正;吴祖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互联 传送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互联传送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避免传输光线偏斜的光互联传送模块。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习知的光互联传送模块200具有一印刷电路板210、多个光发送元件220、一盖板230、多个透镜240及多个光纤250,所述光发送元件220及该盖板230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210,且该光发送元件220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210,各该光发送元件220各具有一发光面221,各该光纤250各具有一端面251,各该发光面221及各该端面251朝向各该透镜240,所述光发送元件220借由该印刷电路板210驱动而辐射光线,光线经由所述透镜240聚焦而传输至各该光纤250,该印刷电路板210在高温工艺中很容易因应力分布不均而产生电路板翘曲,所述光发送元件220若直接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210,其幅射的光线将极易产生偏斜现象,因而导致光传输效率大幅降低。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光互联传送模块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可兼具体积小、成本低且使用时可具有全方位调整功能的新型结构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互联传送模块,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提供一种光互联传送模块,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其包含:一印刷电路板,其具有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一载板,其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以使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小于该第二区域的可挠性,该载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至少一光连结元件,其设置于该载板的该第一表面,该光连结元件电性连接该印 刷电路板;以及一导光模块,其具有一壳体及至少一反射镜,该导光模块的该壳体设置于该载板且罩盖该光连结元件,该壳体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凹设于该下表面的第一凹槽、一第一光通道及一第二光通道,该第一光通道连通该第一凹槽及该第二光通道,该反射镜设置于该第一光通道,该光连结元件借由该第一光通道对应该反射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光连结元件可借由该载板与该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所述的其另具有一驱动IC,该驱动IC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区域且电性连接该印刷电路板。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光连结元件可借由该载板与该驱动IC电性连接。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光连结元件具有一第二表面,该反射镜具有一斜面,该光连结元件的该第二表面朝向该反射镜的该斜面。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一光通道与该第二光通道呈垂直设置。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所述的该第一凹槽具有一内侧壁,该载板具有一侧面,该第一凹槽的该内侧壁贴附于该载板的该侧面。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光连结元件可为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或一雷射二极管(laser diode)。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所述的该载板由硅(silica)材质制作而成。
前述的光互联传送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光连结元件可为一光侦测器(photo-detector)。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光互联传送模块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针对该第一光通道对应该反射镜,印刷电路板在高温工艺中很容易产生应力不均而导致电路板翘曲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借由该载板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而使得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大幅降低,当该光连结元件设置于该载板时,由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一区域的可挠性远小于该第二区域,因此该光连结元件不会有倾斜的情形产生,故进行光线传输时,光路不会产生偏斜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6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分路器插槽分光分纤箱
- 下一篇:地震同步仪井口信号发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