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吸能效果的转向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5883.0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4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梅旭波;张成宝;左张兵;张平;张卫东;马国宸;甘福建;吴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姚李英;谭祐祥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效果 转向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吸能效果的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是车辆转向系统的重要部件,其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提供传递方向盘扭矩作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具有吸能作用,与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整车安全约束系统共同保护驾驶员。
现有技术的转向管柱的吸能槽具有恒定尺寸或者具有前宽后窄的尺寸。档转向管柱的吸能槽具有恒定尺寸时,在发生碰撞转向管柱的吸能力基本保持恒定。
申请号为20061004091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的吸能槽具有前宽后窄的尺寸,其能实现可变吸能,但是存在在碰撞后期吸能过强的缺陷。
为此,希望提供一种新型的转向管柱,其具有在车辆碰撞时更优化的吸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吸能效果的转向管柱,其具有更优化的可变吸能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变吸能效果的转向管柱,包括上转向轴、下转向轴、输出轴、护管、上支架、下安装支架以及下支架,固定在一起的上转向轴、下转向轴以及输出轴固定到护管内部上,带有滑销和撕裂片的上支架固定到护管外部上,下安装支架通过销钉固定到下支架上,下支架固定到护管的外部上,其中下支架上设有波浪形的吸能槽,在转向管柱发生碰撞时,转向管柱通过滑销移动、撕裂片撕裂以及销钉沿吸能槽向内移动来吸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转向管柱,其中下支架通过焊接固定到护管的外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转向管柱,其中滑销和撕裂片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到上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转向管柱,其中下支架上的吸能槽呈两边宽中间窄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转向管柱,其中销钉沿吸能槽向内移动时是变阻力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转向管柱,其中转向管柱通过上支架和下安装支架固定到仪表板横梁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转向管柱,其中吸能槽的形状能够根据不同车辆吸能强度要求进行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的吸能槽的截面呈波浪形状,因而发生碰撞时能够实现更优的吸能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的吸能槽的波浪形状能够根据不同车型需要吸能的强度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爆炸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转向管柱吸能槽的截面图。
部件及标号列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5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砌块盖板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及其转向管柱装饰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