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避油汤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75212.4 | 申请日: | 201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5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连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连贵 |
| 主分类号: | A47G21/04 | 分类号: | A47G2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1007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汤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即一种避油汤勺。
背景技术
在烹饪汤菜时,特别是在涮火锅时,人们往往喜欢喝汤。可是,菜汤的上面往往漂着较多的油脂,在过去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人们非常喜欢吃这些油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已经成了国人的通病,因而人们已经不希望过多的食用油脂了。问题是,在喝汤时想要避开这些油脂还很不容易。因为油脂比重较轻,漂在菜汤的上面,人们用汤勺盛取菜汤时,油脂会首先进入汤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盛取菜汤,而避开油脂的避油汤勺。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避油汤勺,包括勺柄、勺口和勺底,其特点是:所说的勺底中部开有漏孔,漏孔上面接出通管,通管的上端低于勺口的上边缘。
所说的通管是一种竖立的硬质管。
所说的通管是一种在空气中不能直立的软质管,管上安装有可在液体中漂浮的浮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勺底下压,菜汤上面的绝大多数油脂即被排开,下层的汤液即通过漏孔和通管进入勺内,从而达到避油喝汤的目的。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对于改善饮食习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可见:汤勺1,勺柄2,勺口3,勺底4,漏孔5,通管6,汤锅7,浮子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是在汤勺(1)的勺底(4)开出漏孔(5),孔上面接出通管(6),通管(6)的上端低于勺口(3)的上边缘。使用时,勺口(3)不进汤,而是从勺底(4)的漏孔(5)进汤,从而避免油脂的进入。围绕这一构思,介绍两种实施例: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2所示,这种汤勺(1)的外形和我们日常使用的汤勺(1)很相似,也是由勺柄(2)、勺口(3)和勺底(4)构成,勺口(3)和勺底(4)形成了一种能够盛装食物的容器。所不同的是:在勺底(4)的中间,开有一个漏孔(5),漏孔(5)上面接出一支通管(6),通管(6)是一支竖立的硬质管,管的上端低于勺口(3)的上边缘。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这种汤勺(1)伸入汤锅(7),并且采用勺底(4)向下压入汤液,汤液随之从勺底(4)的漏孔(5)进入通管(6)。由于通管(6)的上口低于勺口(3),在勺口(3)还没有进入液面之前,通管(6)的上口就已经低于液面了,此时,菜汤就会从通管(6)的上口流出,进入汤勺(1)。随后,即可如图4所示,提起汤勺(1),多余的菜汤从通管(6)流回,低于通管(6)上口的菜汤就留在了勺内,人就可以喝汤了。由于勺底(4)压入汤液时,绝大多数油脂已经被排开,只有漏孔(5)处的少许油脂可能进入勺内,但已经不足为虑了。
当然,这里的漏孔(5)和通管(6)也可以有几个,通管(6)的方向也可以倾斜,都应属于等同的技术方案。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这种汤勺(1)与前例也很相似,也是由勺柄(2)、勺口(3)和勺底(4)构成,在勺底(4)的中间,也开有一个漏孔(5),漏孔(5)上面接出一支通管(6)。所不同的是:通管(6)是一支在空气中不能直立的软质管,只能倒在汤勺(1)里面。在通管(6)的上部装有一种浮子(8),所以称浮子(8),是因为它的比重在空气和液体之间,可以漂浮在液体的上面。当然浮子(8)形状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图中介绍的是一个小球,装在通管(6)的上端一侧,平时这个小球的重量可以促使通管(6)的倾倒。使用时,也是将这种汤勺(1)伸入汤锅(7),并且采用勺底(4)向下压入汤液,汤液随之从勺底(4)的漏孔(5)进入通管(6)。由于通管(6)处于倾斜状态,上口很低,汤液很快就能进入勺内。随着汤液的增加,通管(6)在浮子(8)的带动下,逐渐直立,管口总是处在液面之上,汤液不能回流,直到如图6所示完全直立。这种汤勺(1)的优点是进汤较快,等待的时间短,使用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连贵,未经刘连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52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