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丝机刀辊进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4502.7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6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斌;周鹏宇;马亚;陈竺;李莲玉;李先林;冯印宗;李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7/04 | 分类号: | A24B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550003***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丝机刀辊进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丝机刀辊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切丝机主要由传动系统、送料机构、刀门系统、刀辊组件、磨刀机构、气动系统、电气系统等组成。其中刀辊组件由刀辊体、进刀机构、刀辊开启装置等组成。进刀机构中的刀辊进气装置为气动机械式,其进刀量是磨头往复运动的函数。切丝机进刀原理是:当设定脉冲信号次数和磨刀系统中的磨头往复次数相同时,控制进刀系统的电磁阀开始工作,压缩空气进入气缸接头,然后进入进刀气缸。进刀气缸活塞的运动带动斜齿轮的运动,然后斜齿轮带动进刀丝杆向前旋转运动,从而使推刀块垂直向上运动,即刀向上运动,完成一次进刀。进刀机构中的气缸接头是由轴承、塑料挡圈、铝套组成的,其中铝套上具有气孔和油孔。该气缸接头的轴承轴是通孔轴,与塑料挡圈磨损后易产生塑料粉尘,通过和黄油的混合,形成油垢堵塞轴孔,导致轴孔变小,使压缩空气进入进刀气缸时的压力变小,造成部分进刀气缸活塞不运动,导致进刀机构进刀不统一,从而造成切梗厚度达不到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切梗厚度工艺水平的切丝机刀辊进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刀辊,刀辊内设有进刀气缸,进刀气缸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设在刀辊的端面上;第一进气口连接有快换接头,快换接头与进气管连接。
优选的,快换接头为旋转式快换接头,旋转式快换接头包括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连接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
优选的,第二出气口设有与第一进气口对应的螺纹。
优选的,旋转式快换接头内设有密封装置。
优选的,它还包括一用于控制快换接头压缩空气流量的电磁阀。
由于采用了快换接头,无需加黄油,不会形成油垢堵塞轴孔,进刀机构进刀统一,提高了切梗厚度工艺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切丝机刀辊进气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切丝机刀辊进气装置的旋转式快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切丝机刀辊进气装置,包括一刀辊1,刀辊1内设有进刀气缸,进刀气缸设有第一进气口2,第一进气口2设在刀辊1的端面上,第一进气口2连接有快换接头3,快换接头3与进气管4连接;快换接头3为旋转式快换接头,旋转式快换接头包括第二进气口31和第二出气口32,第二出气口32连接第一进气口2,第二进气口31连接有进气管4;第二出气口32设有与第一进气口2对应的螺纹33;旋转式快换接头内设有密封装置;它还包括一用于控制快换接头3压缩空气流量的电磁阀。
该切丝机刀辊进气装置工作时,当设定脉冲信号次数和磨刀系统中的磨头往复次数相同时,控制进刀系统的电磁阀开始工作,压缩空气进入快换接头,然后进入进刀气缸。进刀气缸的活塞的运动带动斜齿轮的运动,然后斜齿轮带动进刀丝杆向前旋转运动,从而使推刀块垂直向上运动,即刀向上运动,完成一次进刀。
由于采用了快换接头,无需加黄油,不会形成油垢堵塞轴孔,进刀机构进刀统一,提高了切梗厚度工艺水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切丝机刀辊进气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4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