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钓鱼竿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73625.9 | 申请日: | 201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6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凌启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91/10 | 分类号: | A01K9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唐华明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钓鱼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钓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进行自动收线的钓鱼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其中钓鱼成为很多中老年人群修心养性的重要方式。
一般地,现有的鱼竿多由鱼竿竿体、带转动把手的线轴和轮轴组成,当进行垂钓时,利用所述带转动把手的线轴释放钓鱼线,并经过设置于所述鱼竿端部的所述轮轴伸入水中,在钓到鱼时,再通过一手转动所述线轴,一手持所述鱼竿竿体进行收线操作;
然而现有的鱼竿在钓鱼者将钓鱼线释放相当长度并甩向水域较远处以增大钓鱼几率时,钓到鱼后针对收鱼和收线过程将变得不易操作,常因钓鱼线过长耗费人力且易发生钓鱼线缠绕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钓鱼竿,以实现自动简便收线。
一种钓鱼竿,包括:
钓鱼竿体;
绕有钓鱼线的集线装置;
在靠近所述钓鱼竿体的手持部位设置的集成电路微型电机;
所述集线装置的转动轴与所述集成电路微型电机连接;
与所述微型电机通过导线连接的电源模块;
以及,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的开关。
为了完善上述方法,所述钓鱼竿还包括所述微型电机外围的电机壳体。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钓鱼竿通过在绕有钓 鱼线的集线装置连接微型电机,以所述开关启动微型电机,以所述微型电机的转动带动所述集线装置的转动轴转动,实现自动收线,从而达到钓鱼竿自动简便收线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钓鱼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钓鱼竿,以实现自动简便收线。
图1示出了一种钓鱼竿包括:
钓鱼竿体1;
绕有钓鱼线10的集线装置2;
在靠近所述钓鱼竿体1的手持部位3设置的集成电路微型电机4;
所述集线装置2的转动轴5与所述集成电路微型电机4连接;
与所述集成电路微型电机4通过导线6连接的电源模块7;
以及,通过导线6与所述电源模块7连接的开关8。
图1中还示出了所述集成电路微型电机4外围的电机壳体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集成电路微型电机4为通过集成电路板或集成电路 装置与微型电机的组合实现方式,当然,所述集成电路板可单独设置,并不局限。
当钓鱼者发现鱼漂浮动并确认有鱼上钩时,按下所述开关8,所述集成电路微型电机4转动,所述集线装置2的转动轴5也随之转动,所述钓鱼线10以收回形式缠卷在所述集线装置上,并以钓鱼者再次按下所述开关8时完成收线动作,以便钓鱼者进行收鱼等操作。
所述自动钓鱼竿在使用时,可实现钓鱼者两手持杆收线增强了收线操作的手部稳定度,并可实现一手收线的功能及减少鱼脱钩的现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一手转动所述线轴,一手持竿所带来的不便。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钓鱼竿通过在绕有钓鱼线的集线装置连接微型电机,以开关启动微型电机,以所述微型电机的转动带动所述集线装置的转动轴转动,实现自动收线,从而达到钓鱼竿自动简便收线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凌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凌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36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