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出风口风门锁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72957.5 | 申请日: | 2011-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3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应雷横;朱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翔汽车零部件研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3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口 风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出风口,特别是涉及仪表板、门板、立柱及中央通道出风口风门锁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过去的近十年间,我国的汽车产量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舒适度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心。出风口作为车内必装的部件在仪表板、门板及中央通道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也成为内饰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现在的汽车仪表板、门板、立柱及中央通道出风口风门的开启和关闭装置是通过拨轮及旋钮连杆开关的按钮即旋钮所控制的,其中连接旋扭与风门的是出风口旋扭连杆起到开合的主导作用,由于风门上的风门会因为风力的影响而产生晃动发出异响影响出风口的功能,而且有时会导致出风口出风量减少以及不出风的情况,会导致出风口堵住,导致了盖板的使用寿命较低,且会影响整车舒适度及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在汽车仪表板、门板、立柱及中央通道出风口风门的开启和关闭装置是通过拨轮及旋钮连杆开关的按钮所控制的,其中连接旋扭与风门的是出风口旋扭连杆起到开合的主导作用,由于风门上的风门会因为风力的影响而产生晃动发出异响影响出风口的功能,而且有时会导致出风口出风量减少以及不出风的情况,会导致出风口堵住,导致了盖板的使用寿命较低,且会影响整车舒适度及品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风口风门锁止结构,特别是涉及汽车仪表板、门板、立柱及中央通道出风口风门的开启和关闭装置是通过拨轮及旋钮连杆开关的按钮所控制的,旋钮的控制是通过拨轮及旋钮连杆开关的按钮来控制的,其中连接旋扭与风门的是出风口旋扭连杆起到开合的主导作用,在出风口本体上增加锁止弹簧对出风口旋钮进行控制,在打开出风口时在风门开启到和出风口本体呈十字时锁止弹簧卡住风门使其达到锁止状态使出风口顺利出风;在关闭出风口本体时通过控制出风口旋扭连杆转动风门闭合同时锁止弹簧在其完全闭合时卡住风门使其达到锁止状态。
其中,所述锁止弹簧为汽车仪表板、门板、立柱及中央通道出风口弹性伸缩连接结构。
其中,所述锁止弹簧由下部的金属弹簧及包裹弹簧的套子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影响原有工作要求,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使出风口可以在开启时不会因为风的影响而晃动,在闭合时有效关闭不会开启,加强了有效的控制,增强了使用效果,增加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出风口风门开启锁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出风口风门闭合锁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是汽车仪表板、门板、立柱及中央通道出风口风门锁止结构,其中有锁止弹簧1、出风口旋钮2、出风口本体3、出风口旋钮连杆4,其中调节出风口旋钮2至一端时通过出风口旋钮连杆4使出风口本体3内的风门打开到最大时锁止弹簧1卡住出风口旋钮2达到锁止状态位;参看图2调节出风口旋钮2至另一端时通过出风口旋钮连杆4使出风口本体3内的风门闭合时锁止弹簧1卡住出风口旋钮2达到锁 止状态。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结构,在不影响原有工作要求,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使出风口可以在开启时不会因为风的影响而晃动,在闭合时有效关闭不会开启,加强了有效的控制,增强了使用效果,增加了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翔汽车零部件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翔汽车零部件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29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