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刚性三通套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2592.6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3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晋文;李永胜;霍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19/08 | 分类号: | E01C19/08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锁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性 三通 套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或改性沥青设备或管路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刚性三通套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不断增加,沥青或改性沥青、橡胶沥青的用量也不断增多,有关沥青或改性沥青加工的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对沥青制作和应用改性沥青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众所周知,沥青或改性沥青常温下为固态,在输送沥青过程中,必须对其加温液化才能进行输送和加工。一般沥青输送的直管路均由双层套管完成,但三通管路和弯头处因结构复杂难以加设加热结构,结果导致三通或弯头管路处的沥青难以液化而引起管路堵塞。传统上,虽然也可用明火加热使其液化,但易造成环境污染,也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沥青或改性沥青三通管路中,沥青或改性沥青固化堵塞的问题,保证沥青或改性沥青在管路中的正常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刚性三通套管结构,主要由第一外钢管1和第一内套钢管2组成,第一内套钢管2位于第一外钢管1中部,第一外钢管1和第一内套钢管2中间同一处分别开一大孔5和小孔6,大孔5锻打后焊接于内钢管外壁,小孔6和第二外钢管8的第二内套钢管7管口焊接,同原套管形成三通套管管路,第三内套钢管4里流通沥青或改性沥青,套管环形夹层3里流通导热油或其它介质,第三内套钢管4和套管环形夹层3为相互独立的空间,第一管口9和第二管口10分别为导热油或其它介质的进出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导热油对三通管路处沥青的加热,解决或加快了沥青凝固导致的沥青管路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刚性三通套管结构,主要由第一外钢管1和第一内套钢管2组成,第一内套钢管2位于第一外钢管1中部,第一外钢管1和第一内套钢管2中间同一处分别开一大孔5和小孔6,大孔5锻打后焊接于内钢管外壁,小孔6和第二外钢管8的第二内套钢管7管口焊接,同原套管形成三通套管管路,第三内套钢管4里流通沥青或改性沥青,套管环形夹层3里流通导热油或其它介质,第三内套钢管4和套管环形夹层3为相互独立的空间,第一管口9和第二管口10分别为导热油或其它介质的进出口。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沥青或改性沥青加工设备中,套管环形夹层3里流通导热油,第三内套钢管4里流通沥青或改性沥青。需输送沥青时,先循环套管环形夹层3里储存的导热油,使其将第三内套钢管4里储存的沥青或改性沥青液化后,再开启沥青泵,开始输送沥青,保证了沥青管路顺畅无堵塞。
本实用新型也用于其它管路设备中,套管环形夹层3里流通加热液体,第三内套钢管4里流通被加热物。当被加热物需液化时,先循环套管环形夹层3里储存的加热液体,将被加热物液化,保证了被加热物管路的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2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