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绝缘负荷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1924.9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4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郑闽生;吴良云;张兴朗;何光元;黄扬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04 | 分类号: | H01H3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绝缘 负荷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绝缘负荷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六氟化硫绝缘负荷开关一般包括有绝缘外壳和封闭在绝缘外壳内的静触头、动触刀、接地触头和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动触刀活动以在合闸位置、分闸位置和接地位置间活动。为熄灭在开断和关合负荷电流过程中产生的电弧,现有主要分为:产气方式、压气方式、磁吸方式、冷弧栅方式等进行灭弧,单独使用某种方式灭弧,灭弧能力有限,往往造成灭弧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绝缘负荷开关,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一种气体绝缘负荷开关所存在的灭弧性能不佳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体绝缘负荷开关,它包括绝缘外壳(10),所述外壳(10)内充绝缘气体,所述绝缘外壳(10)内装有上静触头(20)、下静触头(30)、接地触头(40)、动触刀(50)和驱动机构(60),所述动触刀(50)能相对外壳(10)转动,且所述驱动机构(60)连接动触刀(50)并带动动触刀(50)在一接触上静触头(20)和下静触头(30)的合闸位置、一分闸位置和一接触下静触头(30)和接地触头(40)的接地位置间转动,所述分闸位置位于合闸位置和接地位置间;
所述上静触头(20)上安装有永久磁铁;所述动触刀(50)上固设有叶片(70),且所述外壳(10)之对应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间的密封部分(11)和叶片(70)密封配合并将外壳(10)内腔分为两个气室,所述叶片(70)设接通两气室的吹风口(71),所述吹风口(71)对准上静触头(20)。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外壳(10)之对应分闸位置和接地位置间的间隙部分(12)和叶片(70)间具有间隙。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叶片(70)沿动触刀(50)转动轴线设成波浪形结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动触刀(50)下端枢接下静触头(30)且接触下静触头(30)。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驱动机构(60)包括一密封枢穿外壳(10)的动力轴(61)、一固接在动力轴(61)的摆臂(62)和一连接臂(63),所述连接臂(30)一端枢接摆臂(62)末端,另一端枢接动触刀(50)或叶片(70)。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动触头刀(50)固接凸伸座(51),所述连接臂(30)另一端枢接在动触刀(50)的凸伸座(51)。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叶片(70)下边缘固设一弧形片(72),所述弧形片(72)外壁密封靠接外壳(10)内壁下部分;所述外壳(10)的密封部分(11)设成弧形,该弧形的轴线和弧形片(72)轴线重合且为动触刀(30)的转动轴线。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外壳(10)内壁下部分凸设一凸台(13),所述弧形片(72)外壁转动靠接在凸台(13),所述弧形片(72)设贯穿口;所述下静触头(30)固设在凸台(13)上,且适配穿过贯穿口。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压气方式和磁性方式巧妙地结合应用在负荷开关中,极大地提高了开关的灭弧能力,克服了传统负荷开关灭弧能力有限,往往造成灭弧失败的不足,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灭弧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优点。
2、叶片设成波浪形结构,使气流更为集中的向设计的吹风口运动,同时加强了压气叶片的结构强度。
3、外壳之对应分闸位置和接地位置间的间隙部分和叶片间具有间隙,在动触刀在分闸位置和接地位置间活动时,外壳内腔气体平衡,减少操作接地过程中的阻力。
4、叶片下边缘固设弧形片,弧形片外壁密封靠接外壳内壁下部分,外壳的密封部分设成弧形,弧形的轴线和弧形片轴线重合且为动触刀的转动轴线,能保证叶片和外壳之间的密封连接,保证两气室独立性,保证压气效果。
5、动触刀下端枢接下静触头且接触下静触头,为单断口设计,配合压气方式和磁性方式结合,大大减小开关内部体积,减少绝缘介质的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负荷开关处于合闸位置的剖面图。
图2是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负荷开关处于分闸位置的剖面图。
图3是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负荷开关处于接地位置的剖面图。
图4是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负荷开关处于分闸位置向接地位置转动的剖面图。
图5是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负荷开关内部立体图。
图6是一较佳实施例的绝缘负荷压气叶片外形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19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