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水储罐尾气的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9714.6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4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成;张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基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30 | 分类号: | B65D90/30;B65D90/3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阮爱农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水 尾气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水储罐尾气的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厂炉内加药系统中涉及到锅炉给水加氨,加氨处理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氨溶于水呈碱性,可中和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酸性。当 CO2溶于水生成 H2CO3时,NH3也同时溶于水生成 NH4OH,与其发生中和反应,消除了CO2所造成的酸性,提高了水的PH值,使设备表面的金属保护膜不受腐蚀。并且氨处理不会增加锅炉水中的含盐量和碱度,不会影响蒸汽品质。另外,由于氨是一种挥发性物质,能随水、汽一起循环,能到达整个水汽系统,使给水、凝结水、疏水等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都得到保护。但是在加药过程中加氨储罐尾气的排放会污染加药间环境、腐蚀加药间设备,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寿命,并且长期吸入氨气会影响员工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氨水储罐尾气的吸收装置,从而不会污染环境、伤害人体。
本实用新型氨水储罐尾气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箱体、连接法兰、进水装置;箱体由上下两盖板和箱身组成,连接法兰通过管道与箱体的下盖板相连通;箱体内被上下两块隔板从上至下分为二次吸收腔、一次吸收腔、气液分隔腔,气液分隔腔被隔板分成左右两个腔体;上隔板上表面放置有气体分散器,二次吸收腔内放置有改性活性炭;箱体的箱身靠近上盖板处均布有若干个孔;上隔板下表面连接有缓存器、两者相接触的表面上开有通孔,下隔板上表面上分别连接气体平衡管、下液管,两根管子分别与气液分隔腔的左右腔体相通,且气体平衡管高于下液管;气液分隔腔被隔板分成左右两个腔体;进水装置设置在一次吸收腔的上部。
本新型的尾气吸收装置通过法兰与氨水储罐相连接。当氨水储罐出液时,经过尾气吸收装置向储罐吸入空气达到储罐内压力平衡:即二次吸收腔吸进空气,经过改性活性炭层过滤后,经由气体分散器进入一次吸收腔,一次吸收腔内气体经过气体平衡管和下液管吸入氨水储罐。当氨水储罐液位低到一定时,开始向氨水储罐加氨注水时,同时打开尾气吸收装置的进水电磁阀定时给水,将一次吸收腔内具有液封作用的吸氨水置换新鲜补给水。储罐补给水达到一定液位时,氨水储罐内气体压力随之增高,通过气体平衡管进入尾气吸收装置一次吸收腔,进行尾气一次吸收,由缓冲器和气体分散器进入二次吸收腔,尾气经改性活性炭二次吸收后,从二次吸收腔上部排气孔排出;当氨水储罐补水至一定液位后停止补水。氨水储罐尾气中的氨经过本装置两次吸收后,吸收率高达98%以上,既避免含氨尾气污染环境,防止设备腐蚀,又保证了工人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氨水储罐尾气吸收装置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氨水储罐尾气吸收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图2可知,本新型氨水储罐尾气的吸收装置,它包括箱体1、连接法兰11、进水装置;箱体1由上下两盖板和箱身组成,连接法兰11通过管道与箱体1的下盖板相连通;箱体1内被上下两块隔板7从上至下分为二次吸收腔、一次吸收腔、气液分隔腔,气液分隔腔被隔板10分成左右两个腔体;上隔板7上表面放置有气体分散器8,二次吸收腔内放置有改性活性炭6,箱体1的箱身靠近上盖板处均布有若干个孔;上隔板7下表面连接有缓存器2、两者相接触的表面上开有通孔,下隔板7上表面上分别连接气体平衡管3、下液管9,两根管子分别与气液分隔腔的左右腔体相通,且气体平衡管3高于下液管9;进水装置设置在一次吸收腔的上部。其中,缓存器2最好设置在上隔板7的正中间。
其中,气体平衡管3和下液管9保证了氨水储罐与尾气吸收装置压力平衡及尾气吸收装置一次吸收用吸收液置换下液。气体分散器8可以是海绵、多孔陶瓷。
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4、进水电磁阀5。进水装置的设置,确保了一次吸收腔内纯水的定期更换,避免一次吸收腔内吸氨纯水吸收饱和,达不到尾气吸收效果而排放,从而污染环境。
本装置是通过法兰11与氨水储罐相连接,当氨水储罐正常出液时,进水电磁阀5处于关闭状态,氨水储罐形成一种负压状态,将一次吸收腔内气体经过气体平衡管3和下液管9吸入氨水储罐,同时使一次吸收腔处于负压状态,二次吸收腔吸进空气,经过改性活性炭6过滤后,经由气体分散器8进入一次吸收腔,以达到系统平衡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基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基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9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