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齿轮组合件的调整垫片选配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69250.9 | 申请日: | 201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2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为;王先德;范友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南方燃气轮机成套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 地址: | 412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组合 调整 垫片 选配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轮机的锥齿轮组合件的测试和安装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锥齿轮组合件的调整垫片选配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轮机上传动锥齿轮组合件的装配,一般需要在主、被动锥齿轮的安装座与机匣的对应位置之间设置调整垫片。具体的,在被动锥齿轮的被动锥齿轮安装座与燃气轮机机匣之间设置有被动锥齿轮调整垫片;在主动锥齿轮的主动锥齿轮安装座与主动锥齿轮安装轴承之间设置有主动锥齿轮调整垫片。上述被动锥齿轮调整垫片和主动锥齿轮调整垫片的厚度需要在事先确定或者通过反复调试进行确定。现有的方法是采用塞尺或者压铅进行测量齿隙,根据齿隙测量的结果预选调整垫片,这样反复测量与装配直到调整垫片在合格范围之内为止。由于燃气轮机上传动机匣的空间位置有限,测量过程中本身无法直接测量,用塞尺或者压铅测量的齿隙大小与调整垫片的厚度没有一个对应的函数关系,只能估测并估测过程会重复多次,这样每次装配就会费大量的劳力和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锥齿轮组合件的调整垫片选配工装,以解决现有锥齿轮组合件的调整垫片的厚度测量不准确、且需要反复多次测量而浪费人力和时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锥齿轮组合件的调整垫片选配工装,锥齿轮组合件包括主动锥齿轮和被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通过主动锥齿轮安装轴承和主动锥齿轮安装座装配于机匣上,被动锥齿轮通过被动锥齿轮安装轴承和被动锥齿轮安装座装配于机匣上;被动锥齿轮安装座与机匣之间设置有被动锥齿轮调整垫片,主动锥齿轮安装轴承与主动锥齿轮安装座之间设置有主动锥齿轮调整垫片,调整垫片选配工装用于测量被动锥齿轮调整垫片和主动锥齿轮调整垫片的厚度;调整垫片选配工装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主动锥齿轮安装轴承内的第一芯棒和可拆卸地设置于被动锥齿轮安装轴承内的第二芯棒,第二芯棒的外周套装有导套,导套可拆卸地与被动锥齿轮安装座连接;第二芯棒可操作地沿着导套内滑动,且第二芯棒的轴心线与第一芯棒的轴心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调整垫片选配工装还包括定向套、压板和螺母,定向套套装在导套上,定向套的第一端抵靠被动锥齿轮安装座,压板抵靠定向套的第二端,螺母旋紧在导套上且顶抵压板。
进一步地,第一芯棒与主动锥齿轮安装轴承之间、导套与被动锥齿轮安装轴承之间的装配关系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导套包括导套头,导套头的台阶安装面与被动锥齿轮安装轴承的第一安装面紧贴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锥齿轮组合件的调整垫片的选配方法,使用上述的调整垫片选配工装测量被动锥齿轮调整垫片的厚度,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将调整垫片选配工装装配到机匣上,调整第二芯棒的位置,使第二芯棒的第一端抵靠住第一芯棒;步骤二,测量出第二芯棒的长度L,测量出螺母的第一端端面至导套的轴承安装轴面之间的距离H,测量出第一芯棒的直径D,根据公式计算出被动锥齿轮的设计安装距C设;步骤三,测量出第二芯棒的第二端端面至螺母的第一端端面之间的距离x,根据公式h=x+C实-C设计算出被动锥齿轮调整垫片的厚度h,式中C实为被动锥齿轮的实际安装距。
进一步地,使用上述的调整垫片选配工装测量主动锥齿轮调整垫片的厚度,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卸下第一芯棒,调整第二芯棒的位置,测量出主动锥齿轮安装座的端面至第二芯棒之间的距离K,测量出第二芯棒的直径d;步骤二,将主动锥齿轮安装到主动锥齿轮安装座上,测量出主动锥齿轮安装座的端面至主动锥齿轮的安装接触面之间的距离n,根据公式计算出主动锥齿轮调整垫片的厚度h′,式中C′实为主动锥齿轮的实际安装距。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垫片选配工装与锥齿轮组合件相适配,其零件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该套工装进行调整垫片的预先测量,使得调整垫片的厚度的测量更加精确,锥齿轮组合件的装配更加精准。
2、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垫片选配工装,该套工装通过计量校准后,锥齿轮调整垫可以一次性选配好,减少了人为测量的误差积累,并且选配好的调整垫是消除轴承轴向间隙后的尺寸,跟锥齿轮实际运行情况非常相符,使锥齿轮实际啮合面尽量接近设计要求,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劳力与时间,与第二条现有技术相比要好得多。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南方燃气轮机成套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南方燃气轮机成套制造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92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超声辅助从盐地碱蓬中提取甜菜红素的方法
- 下一篇:废热回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