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屏的固定结构及平板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9175.6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5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敏;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固定 结构 平板电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屏的固定结构及平板电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屏的固定结构是用一套外壳将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板、电源板、液晶显示器屏、开关条以及发光管包覆起来形成一个组件。当其用于电视机行业中时,还需要设置一套电视机外壳来包覆该组件。液晶显示器屏放置于电视机前壳中央,由一块五金板或五金条固定在电视机前壳螺钉柱上。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电视前壳上受固定液晶显示器屏组件螺钉柱限制,其左右,上下边宽度不能够做到理想窄边效果;2、由于前后方向上有固定液晶显示器屏的五金板或五金条限止,使电视机厚度也不能够做到理想超薄效果;3、由于电视机液晶显示器存在双层外壳和内部五金件的结构使得电视机制造成本不能够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屏的固定结构,旨在减少液晶显示器边框宽度、减少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及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屏的固定结构,包括前壳和压屏架,所述前壳包括外边框和相对该外边框设置的内框架;所述压屏架被固定在所述外边框和所述内框架之间并将所述液晶显示屏中的玻璃基板固定于所述内框架中,且其上设置有用以与后壳连接的螺钉柱。
优选地,所述外边框和内框架之间的距离为大于等于0.5毫米。
优选地,所述压屏架包括压板和垂直所述压板延伸出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被固定在所述外边框和内框架之间,所述螺钉柱设置在所述压板的一面上,所述压板的另一面将所述玻璃基板固定于所述内框架中。
优选地,所述外边框的内侧面设置有凸扣,所述卡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扣适配的凹槽,所述卡持部通过所述凸扣和所述凹槽配合被固定在所述外边框和内框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卡持部远离所述压板的一端在靠近所述凹槽的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斜面。
优选地,所述凸扣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适配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作用于所述第一斜面后所述凸扣挂入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内框架与所述凸扣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或开口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板电视,包括液晶显示器屏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前壳和压屏架,所述前壳包括外边框和相对该外边框设置的内框架;所述压屏架被固定在所述外边框和所述内框架之间并将所述液晶显示屏中的玻璃基板固定于所述内框架中,且其上设置有用以与后壳连接的螺钉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外边框和内框架将压屏架固定在前壳上并在压屏架上设置与后壳连接的螺钉柱,实现了前壳上没有设置螺钉柱也能与后壳固定连接的设计,突破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包覆液晶显示器屏的前壳的边框做到理想窄边框的技术瓶颈;而且本实用新型中压屏架将液晶显示器屏固定在内框架中,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无需再设置为将液晶显示器屏固定在前壳上的液晶显示器屏外壳,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使液晶显示器厚度薄及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屏架卡持在前壳中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壳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屏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C-C面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沿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是图7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屏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的分离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屏的固定结构,包括前壳1和压屏架2。结合图2和图3所示,前壳1包括放置液晶显示屏中的玻璃基板3的面板11、外边框12和内框架13,面板11、外边框12和内框架13为一体注塑成型。外边框12垂直设置在该面板11的外周边,内框架13平行外边框12设置在该面板11的内部,压屏架2被固定在外边框12和内框架13之间,外边框12和内框架13之间的距离为大于等于0.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9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