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溅防菌排污接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68050.1 | 申请日: | 201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2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邵浩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英伦水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39/00 | 分类号: | F16L39/00;F16L1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陈丽新 |
| 地址: | 315404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溅防菌 排污 接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器排污口。
背景技术
采用了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净水工艺通常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75%的废水。采用离子交换技术的软化工艺在树脂饱和后要进行还原处理二产生排污废水。采用滤网或者颗粒滤料过滤净化水在滤材污染后也要通过反冲洗来恢复从而产生排污废水。净水设备安装时,通常废水是通过一只与下水道直接连接的排污管排出,或者排污管插入地漏中,这种排污方式是十分有害的,因为细菌和微生物会沿着排污管反向迁移到净水设备中,造成微生物污染,使水质恶化。
如果排污管高于地漏一段距离,排水时水容易飞溅和流溢,影响环境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防止微生物进入净水设备,又能防止水溅出的排污接驳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溅防菌排污接驳器,包括管形的进水口和管形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垂直方向上方,所述进水口外壁与出水口外壁通过至少三根连接筋连接,所述连接筋围成一个中空的腔体并且相邻连接筋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出水口内径大于所述进水口内径。
所述进水口底端面积缩小,下部形成一段圆锥形管,这样可以保证水流尽量集中。
所述连接筋与出水口外壁的顶端连接。
所述进水口上部为两段连通的管,用于适应不同方向的排污管。
所述进水口两段管的管口处设置有螺纹,方便与净水设备的排污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防溅防菌排污接驳器的进水口连接在净水设备的排污管口处,出水口直接接在地漏或排污管道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防溅防菌排污接驳器的连接筋围成一个中空的腔体并且相邻连接筋之间留有间隙,因此当水流穿过腔体向下流时,形成一个负压,空气从连接筋之间的间隙流入腔体,空气的作用力能够束紧水流,防止飞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溅防菌排污接驳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溅防菌排污接驳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11圆锥形管,12螺纹,2连接筋,21腔体,3出水口,4水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典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一种防溅防菌排污接驳器,包括管形的进水口1和管形的出水口3。进水口1位于出水口3的垂直方向上方。进水口1外壁与出水口3外壁通过三根连接筋2连接。
三根连接筋2围成一个中空的腔体21并且相邻连接筋2之间留有间隙。
出水口3内径大于进水口1内径,防止水流到外边。
进水口1底端面积缩小,下部形成一段圆锥形管11,这样可以保证水流尽量集中。
连接筋2与出水口3外壁的顶端连接,也具有防止水外流的效果。
进水口1上部为两段连通的管,用于适应不同方向的排污管。
进水口1两段管的管口处设置有螺纹12,方便与净水设备的排污管连接。
如图2,当水流4穿过腔体21向下流时,形成一个负压,空气从连接筋2之间的间隙流入腔体21,图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空气的作用力能够束紧水流,防止飞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英伦水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未经华英伦水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8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内隔热层的真空管
- 下一篇:钢塑复合管的柱塞式密封焊接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