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草类原料置换蒸煮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7821.5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0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新;徐林;徐重斌;张运展;李红菊;赵永健;梁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7/00 | 分类号: | D21C7/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建武 |
地址: | 841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类 原料 置换 蒸煮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置换蒸煮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草类原料置换蒸煮器。
背景技术
置换蒸煮是近年来纸浆间歇蒸煮技术方面卓有成效的技术进步,它可以节能30%以上,使纸浆的强度提高10%,可使脱木素程度加深,黑液的粘度下降,污染也减轻了,因此成为间歇蒸煮的发展方向;但当前置换蒸煮技术只在木材和竹子蒸煮中得到有效地利用,对于草类原料则有一定的困难,尚没有正式工业化;主要原因是草类原料的料片细小,在蒸煮升温过程中又过早软化,造成堆积密度的增加,过滤阻力增大,不易做到均匀的置换;尤其装锅密度稍有不均,就会在过滤阻力较低的部位打洞、短路,造成置换不均匀,严重影响蒸煮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草类原料置换蒸煮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草类原料的料片细小又过早软化造成置换不均匀,以及装锅密度稍有不均,导致过滤阻力较低的部位打洞、短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草类原料置换蒸煮器,包括立式蒸煮锅体、循环泵、中心循环管和加热器;在立式蒸煮锅体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上循环滤板和下循环滤板,在上循环滤板与加热器之间固定安装有上循环管,在上循环管上固定安装有上循环管阀门,在上循环管阀门和加热器之间的上循环管与下循环滤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下循环管,在下循环管上固定安装有下循环管阀门;在立式蒸煮锅体内固定安装有至少两层相互封闭的滤板,在立式蒸煮锅体中心轴线上固定安装有中心循环管,在中心循环管的上端和下端固定有密封盖,在中心循环管的侧壁上有出液孔,在中心循环管内固定有与每层滤板底部相对应的隔板,在与每层滤板相对应的中心循环管内分别固定安装有内管,每个内管的外端与上循环管阀门和加热器之间的上循环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与每层滤板对应的立式蒸煮锅体上固定安装有与每层滤板相通的回流管,在回流管上固定安装有回流管阀门,回流管通过管件与循环泵的进液口固定连接在一起,循环泵的出液口与加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管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每个内管的外端与上循环管阀门和加热器之间的上循环管可固定安装有上循环支管,在上循环支管上固定安装有上循环支管阀门。
上述远离回流管一侧的立式蒸煮锅体上可固定安装有与回流管相通的回流管对侧接管。
上述各内管的底端可分别与各滤板的中部相对应。
上述立式蒸煮锅体内可固定安装有四层滤板,在中心循环管内固定安装有四根分别与四层滤板相对应的内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在立式蒸煮锅体中心设置的竖向中心循环管分成多段并与多段滤板相对应,使各段循环管的循环蒸煮液,由对应的滤板滤出,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置换时蒸煮液的行程,缩短置换时间,还可以根据各段温度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循环和蒸煮不均匀现象,调节各段的循环量,使蒸煮均匀化,尤其可以防止短路,克服竖向置换不均匀现象,并减轻装锅不均匀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立式蒸煮锅体,2为循环泵,3为中心循环管,4为加热器,5为上循环滤板,6为下循环滤板,7为上循环管,8为上循环管阀门,9为下循环管,10为滤板,11为密封盖,12为出液孔,13为隔板,14为内管,15为回流管,16为回流管阀门,17为下循环管阀门,18为上循环支管,19为上循环支管阀门,20为回流管对侧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7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