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7228.0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3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余磊;王邦玉;剧涛;刘黎明;王孟和;杨沁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普适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距离 rfid 读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电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通常将识读距离在10米左右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读卡器定义为远距离读卡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领域中都要求远距离读卡器的作用距离在0~100米范围内。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就是车辆的自动识别,例如ETC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其要求远距离读卡器能识读在至少10米的距离。
通常,实现上述远距离识别的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半有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读卡器,识读距离能达到十米;另一种是采用有源电子标签,即有源射频卡的远距离读卡器,读取距离可达到100多米。所述半有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读卡器与所述有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读卡器的重要区别在于识读可靠性。其中,所述半有源射频卡的远距离读卡器识读可靠性欠佳,不能达到100%,而有源射频卡的远距离读卡器可靠性能得到完全保证。但是,所述半有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读卡器与所述有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读卡器读取的距离都不能达到或者超过800米,不能满足超长距离领域的应用。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案设计人凭借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经验,积极研究改良,于是有了本实用新型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远距离RFID读卡器不能满足超长距离领域的应用等缺陷提供一种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所述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包括:支撑装置;第一平板天线,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平板天线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第一主控板,所述第一主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主控板与所述第一平板天线电讯连接;GSM天线,所述GSM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GSM天线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主控板;电源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控板上,并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控板上设置电源开关。
可选的,所述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的背部设置夹码。
可选的,所述夹码呈“L”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平板天线为宽角度120°天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平板天线的增益达13dbm。
可选的,所述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进一步包括第二平板天线,所述第二平板天线与所述第一平板天线具有相同的特性和功能。
可选的,所述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二主控板并与所述第二平板天线电讯连接的第二壳体。
可选的,所述第二平板天线为宽角度120°天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平板天线的增益达13db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的数据传输采用GSM网络,有效的减少了线缆的铺设。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的新型结构实现了超长距离的信号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并可适于偏远的室外,且进行有效的数据接收与上传。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1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1包括支撑装置11、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11上的第一平板天线12,以及与所述第一平板天线12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11上的第一壳体13。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3内固定设置第一主控板14。所述第一主控板14与所述第一平板天线12电讯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3外侧设置GSM天线15。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3外侧的GSM天线15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3内的第一主控板14通过数据线16电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普适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普适导航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7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