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鱼运输船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6827.0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1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国才 |
主分类号: | B63B35/14 | 分类号: | B63B35/14;B63B35/2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821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水面网箱养殖的活鱼运输船。
背景技术
目前,水库渔业使用的活鱼运输方式是先把水加入船舱,然后把网箱里的活鱼捞出来放到船里,再运到码头装箱。运输过程中,主舱内水体不能交换成溶氧丰富的新鲜水质,或只能实现部分交换,达不到活鱼的生存要求,运输成活率低。这样运载的活鱼不但数量少,并且经过装船、装车两次操作,既浪费人力,又损伤活鱼的体表,严重时造成鱼掉鳞或死亡。无形中降低了活鱼的质量和销售价格,给养殖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活鱼运输船。该活鱼运输船不仅能实现船舱内水体可更新,保证活鱼的成活率,同时降低了对活鱼体表的损伤而保证了活鱼的质量,又节省了人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鱼运输船,包括工作平台、船舱、浮桶、栏式活门及两台发动机,其中船舱的前端连接工作平台,尾端为开放式结构、并设有所述栏式活门,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多个平行于水面的进水孔,每个进水孔均与船舱相连通;所述浮桶设置于船舱的上部,所述两台发动机分别设置于船舱尾端两侧平台上,每台发动机均与变速机构连接,所述变速机构通过尾挂连接螺旋桨。
所述浮桶的内侧壁与船舱的侧壁共面,浮桶位于船舱侧壁的外侧、并浮于水面。
所述栏式活门为两扇,每扇栏式活动门的闭合处的框边为管体,所述管体内插设有插棍;所述船舱的船底尾端、相对应于栏式活门闭合时的所述插棍设有插槽,插棍从管体中穿出、并插入所述插槽中。
所述每个连接螺旋浆的尾挂上部顶端设有控制方向的舵杆。
所述浮桶的内外两侧及工作平台的外侧均设有护舷。
所述船舱的上部设有连接两侧浮桶的多个拉框。
所述船舱内的水面与船舱外的水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使船舱内的水质可以不断更新,使活鱼始终处于新鲜水体中,提高了活鱼的成活率;
2.本实用新型在活鱼装船时,将活鱼同网箱一起拖到船舱内,实现活鱼装船一次性操作,减少了对活鱼体表的损伤而保证了活鱼的质量,同时节省了人力及燃料,降低了运输成本。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栏式活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拉框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其中:1为工作平台,2为护舷,3为浮桶,4为船舱,5为发动机,6为栏式活门,7为拉框,8为进水孔,9为插棍,10为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作平台1、船舱4、浮桶3、栏式活门6及两台发动机5,其中船舱4的前端连接工作平台1,尾端为开放式结构、并设有栏式活门6,工作平台1为直角三角体状,其中一个直角面为操作平台,另一个直角面垂直于水面与船舱4共壁,在垂直于水面的直角面上设有多个平行于水面的进水孔8。浮桶3设置于船舱4的上部,浮桶3的内壁与船舱4的侧壁焊接、并共面,浮桶3位于船舱4侧壁的外侧、并浮于水面,从而使整个船体浮于水面。两台发动机5分别设置于船舱4的尾端两侧的平台上,每台发动机5均与变速机构连接,所述变速机构分别通过尾挂连接螺旋桨。每个尾挂的上部顶端设有控制方向的舵杆。两台发动机5均采用15马力柴油机。
栏式活门6为两扇,用铁管焊制而成。每扇栏式活门6的闭合处的框边为管体10(例如钢管),在管体10内插设有插棍9。船舱4的船底上相对应于栏式活门6闭合时插棍9的位置设有插槽,插棍9从管体10中穿出,插入所述插槽中,从而关闭栏式活门6。作业时,根据情况拔出一根或两根插棍9,从而打开一扇或两扇栏式活门6,如图4所示。
为了船体的坚固性,在船舱4的上部焊接有连接两侧浮桶3的多个拉框7,拉框7由两个等粗的钢管通过多个短管焊接而成,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在浮桶3的上部、内外两侧边均焊接有护舷2,两个护舷2之间形成人行桥,便于人的安全行走。同时在工作平台1的外部边也可焊接护舷2,以确保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国才,未经赵国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6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全回转桨转舵机构
- 下一篇:自行车、电动车用角度可调式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