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合金真空静置除气熔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5948.3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2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廖恒成;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9/04 | 分类号: | C22B9/04;C22C1/00;C22C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真空 熔炼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真空静置除气熔炼装置。
二背景技术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易成形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机械等领域。在铝合金生产过程中,尤其在铝锭制备、铸件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孔洞缺陷,造成铝锭或铝合金铸件性能,特别是力学性能,大幅下降甚至报废,导致成品率低、能源浪费大。研究表明,导致铝合金孔洞的主要原因是熔体中氢及氧化夹杂的存在。氢在固态铝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液态铝中的溶解度很大,使得凝固过程中氢在固液界面前沿大量聚集,不能完全逸出,夹杂形核并长大形成孔洞缺陷。
传统的熔体净化主要是依靠精炼剂的吸附净化达到除气和除杂目的。精炼工艺为向熔体中加入精炼剂,如C2Cl6、JDLF-1等,但效率低;或者通过旋转喷吹惰性气体、氮气,但是效果不够稳定,通入的气泡尺寸大或产生合泡时效果不好,通入的气体除湿不够反而会增加孔洞缺陷,尤其通入氮气时,温度控制不当会与铝熔体发生反应,反而污染熔体。
三发明内容
为克服传统的熔体净化中效率低及效果不稳定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真空静置除气熔炼装置,通过基于亨利定律的非吸附净化方法进行真空静置除气,实现了铝合金熔炼与除气一体化的装置设计。
本铝合金真空静置除气熔炼装置,包括主要由主炉体和与主炉体相配合的真空罩构成的熔炼炉本体,在熔炼炉本体上设有抽气管且抽气管的一端位于真空罩内,在抽气管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冷却管,且抽气管的另一端通过真空快卸法兰与冷却管的一端连接,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抽真空泵。
所述主炉体与真空罩之间通过真空法兰和活结螺栓连接,主炉体内部紧贴炉壁的为耐火棉,耐火棉环裹内侧为炉膛,所述炉膛上方通过炉膛盖密封,主炉体底部铺设耐火砖,所述真空罩上设有真空把手和真空计。所述主炉体上焊接有真空电极引入机构,所述真空电极引入机构由不锈钢的法兰、O型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的法兰端盖组成,不锈钢法兰通过不锈钢管焊接到主炉体炉壳上,所述聚四氟乙烯法兰端盖上加工有带沉孔的通孔,带有凸台和螺纹的紫铜电极棒插入通孔,通过螺母紧固,在紫铜电极棒的凸台与聚四氟乙烯法兰端盖的沉孔面上形成密封。所述冷却管呈螺旋状,浸入放有冷却液的冷却槽中。所述抽真空泵为机械真空泵。
本铝合金真空静置除气熔炼装置,还包括控制电源,所述控制电源通过真空电极引入机构与主炉体内的加热元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集铝合金熔炼与除气于一体的熔炼装置,通过在熔炼炉本体上设有抽气管,并将抽气管的一端置于真空罩内,另一端通过真空快卸法兰与冷却管的一端连接,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抽真空泵的技术措施,实现了在熔炼同时在铝合金熔体表面抽真空,降低氢分压,降低了氢气在铝合金熔体中的溶解度从而实现了除氢功能,大量氢气泡上浮也可以带走非金属夹杂物,使铝熔体净化。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很强的除氢效率,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无污染,适用于易形成孔洞的、或气密性要求较高的铝合金铸件的熔体制备。
四附图说明
图1铝合金的熔炼及真空静置除气装置结构图。
图2真空电极引入机构结构图。
图3近共晶铝硅镁合金φ60mm铸锭横截面:六氯乙烷精炼。
图4近共晶铝硅镁合金φ60mm铸锭横截面:六氯乙烷精炼同时进行真空静置处理。
图中:
1.熔炼炉本体 2.主炉体 3.真空电极引入机构 4.控制电源 5.真空法兰 6.活结螺栓 7.真空罩 8.真空罩把手 9.炉膛盖 10.真空计 11.O型密封圈 12.抽气管13.真空快卸法兰 14.冷却管 15.抽真空阀 16.破真空阀 17.橡胶软管 18.抽真空泵 19.冷却槽 20.耐火棉 21.耐火砖 22.炉膛 23.紫铜电极棒 24.聚四氟乙烯法兰端盖 25.不锈钢法兰 26.O型密封圈 27.螺栓 28.不锈钢管
五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铝合金真空静置除气熔炼装置,包括主要由主炉体2和与主炉体2相配合的真空罩7构成的熔炼炉本体1,在熔炼炉本体1上设有抽气管12且抽气管12的一端位于真空罩7内,在抽气管12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冷却管14,且抽气管12的另一端通过真空快卸法兰13与冷却管14的一端连接,冷却管14的另一端通过橡胶软管17与抽真空泵18连接,橡胶软管17上分别设有抽真空阀15和破真空阀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5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渣炉摆动电极压紧装置
- 下一篇:卧式退火炉气氛隔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