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向多翼离心叶轮上的中盘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64185.0 | 申请日: | 201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5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高炎康;胡修柏;董新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朗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柯奇君 |
| 地址: | 315412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叶轮 中盘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向多翼离心叶轮上的配件。
背景技术
前向多翼离心叶轮主要包括两个前圈、多根弧形叶片和中盘组件,叶片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前圈,中盘组件由中盘和轴套铆接组成,中盘的外侧边缘设置撕口,叶片的中部压装在中盘的撕口上。电机主轴通过轴套带动前向多翼离心叶轮转动,现有的中盘上的轴套铆接孔为圆形孔,中盘通过圆形轴套铆接孔与轴套铆接后,中盘与轴套的转动扭矩较小,一般为60N.m以下,前向多翼离心叶轮在高速运转时轴套与中盘会发生打滑的情况,从而损坏叶轮。另外,现有的中盘组件中的中盘的撕口截面呈直条形,而叶片的截面呈弧形,叶片铆接在中盘的直条形撕口上会造成铆接处的叶片扭弯变形,部分位置会变薄甚至断裂,致使叶片的铆接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前向多翼离心叶轮上的中盘组件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中盘结构新颖,轴套与中盘不会发生打滑,中盘与轴套的转动扭矩大的前向多翼离心叶轮上的中盘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前向多翼离心叶轮上的中盘组件,由圆形中盘和轴套铆接构成,圆形中盘的外侧边缘规则设置多个用于安装叶片的撕口,圆形中盘的圆心处设有轴套铆接孔;所述的轴套铆接孔由圆形孔和与其连通的3个加固缺口构成,圆形孔的直径与轴套的外径匹配,3个加固缺口位置沿圆形孔的圆心规则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圆形中盘的外侧边缘用于安装叶片的撕口截面呈弧形,叶片压装在弧形撕口上叶片不会变形损坏,可以提高叶片和中盘的铆接强度。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前向多翼离心叶轮上的中盘组件,轴套铆接孔由圆形孔和与其连通的3个加固缺口构成,圆形孔的直径与轴套的外径匹配,3个加固缺口位置沿圆形孔的圆心规则排列,轴套铆接在轴套铆接孔上后,轴套的一部分材料被挤到3个加固缺口中,从而使轴套和中盘更加牢固的连接,增大了中盘与轴套的转动扭矩,增加了前向多翼离心叶轮的强度与运转速度。该前向多翼离心叶轮上的中盘组件的优点是中盘的结构新颖,轴套与中盘不会发生打滑,中盘与轴套的转动扭矩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套铆接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3: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前向多翼离心叶轮上的中盘组件,由圆形中盘1和轴套2铆接构成,圆形中盘1的外侧边缘规则设置多个用于安装叶片的撕口4,圆形中盘1的圆心处设有轴套铆接孔3。轴套铆接孔3由圆形孔31和与其连通的3个加固缺口32构成,圆形孔31的直径与轴套2的外径匹配,3个加固缺口位置沿圆形孔31的圆心规则排列,即任意相邻两个加固缺口32之间的角度为120度。轴套2铆接在轴套铆接孔3上后,轴套2的一部分材料被挤到3个加固缺口32中,从而使轴套2和中盘1更加牢固的连接,增大了中盘1与轴套2的转动扭矩,并且至少增加50%,即转动扭矩达到90N.m以上。
圆形中盘1的外侧边缘用于安装叶片的撕口4截面呈弧形,叶片压装在弧形撕口4上叶片不会变形损坏,可以提高叶片和中盘1的铆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朗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朗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41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成型扇叶
- 下一篇:一种悬架式单级旋涡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