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用酶联免疫测试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2645.6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3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沙屏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5 | 分类号: | G01N33/5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 免疫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酶联免疫测试板,其属于酶联免疫检测领域,可用于生物医学、兽医、食品安全检测。
背景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与所有的免疫测定(immunoassay,IA)一样,其核心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免疫反应。在免疫测定技术发展史上,它要晚于免疫荧光(IFA,50年代)与放射免疫(RIA,60年代)。与荧光和γ射线不同,ELISA的显色或吸光度变化本身不是高灵敏的,但一个酶分子在数分钟内可以催化几十几百个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放大作用。显然,临床检测中通过底物变化来测试酶活力的方法启发了免疫学家将这一技术与免疫反应联系起来。
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中的两个重要组分是测试板与酶标记物。前者是捕获手段,后者是显色指示手段。针对每一种检测指标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一般都需要设计不同的测试板与酶标记物,以达到识别不同的待测物、并检测其浓度的作用。这些不同的测试板都是96孔微孔板,聚苯乙烯材质,其上固化不同的抗原或抗体,用于识别不同的待测物。
这种固化主要是疏水反应,因为每种抗原与抗体的特性如等电点不一样。因此,针对每种抗原或抗体都需要研究其最佳的固化条件。这就带来了研究成本。另外,批量化生产的测试板需要一定的批量与储存空间,因而大量不同种类的测试板还会带来库存压力。
因此,需要改进的测试板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研究成本高、库存压力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的酶联免疫测试板,它是由聚苯乙烯制成的多孔微孔板,包括框架和微孔,微孔内表面固化的第二抗体为羊抗鼠,用于代替固化单克隆抗体测试板。所述通用的酶联免疫测试板可以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
所述通用的酶联免疫测试板为96孔微孔板,该测试板通过铝箔袋封装、抽真空、加入干燥剂以保持其活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针对检测指标,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设计通用测试板,因此节约了研究成本。而且节省了批量化生产测试板的储存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通用酶联免疫测试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通用酶联免疫测试板包括框架1和微孔2。
实施例一:如下制备通用的酶联免疫测试板:在由聚苯乙烯制成的多孔微孔板的微孔内表面,固化第二抗体为羊抗鼠,用于代替固化单克隆抗体测试板。用pH为6.0~8.0的0.02M PB ~0.05M磷酸盐缓冲液将羊抗鼠稀释至一定的浓度,按100 μl/孔加入96孔微孔板中,置于37℃保持24小时,弃去其中的溶液,用真空干燥机抽干。在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板进行测试时,要加入50 ul单克隆抗体,50 ul待测样品(其中可能含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或三聚氰胺),50 ul酶标记物。反应过程中除了原有的免疫反应外,还发生固化第二抗体捕获单克隆抗体形成的反应,两种反应同时进行。
在进行莱克多巴胺测试时,向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板的每孔中加入50 ul抗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50 ul待测样品(其中可能含有莱克多巴胺),50 ul酶标记物,在37℃下反应30分钟后,洗除孔中液体,再加入显色底物,保持10分钟显色反应。待测样品孔的显示可以与标准孔对比,计算出样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沙屏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沙屏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26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