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电流连续式绕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1449.7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4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天威集团(江苏)五洲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连续 绕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连续式绕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变压器容量的增大,绕组的电流相应增大;对于大电流的绕组,采用组合导线可以解决电流过大的问题,但是填充系数低、成本高;若采用中部进线结构,则主绝缘距离相应增大,引线结构复杂,工艺性差。传统的连续式绕组导线并联根数为6根以下,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在经济性和工艺性方面很难满足变压器容量增大的使用需求。因此,将并联导线的根数增大到6根以上,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电流连续式绕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大电流连续式绕组装置,包括有撑条组件,其中:所述的撑条组件上设置有若干间隔组件,所述的间隔组件之间构成线材容纳空间,所述的线材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并联导线组。
进一步地,上述的大电流连续式绕组装置,其中:所述的撑条组件上下两端设置有端圈。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大电流连续式绕组装置,其中:所述的并联导线组由八圈导线缠绕构成;或是,所述的并联导线组由十圈导线缠绕构成;或是,所述的并联导线组由十二圈导线缠绕构成。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大电流连续式绕组装置,其中:所述的间隔组件为绝缘垫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并联导线组最终构成的单根导线截面小,绕制方便。同时,适用范围大、绕制效率高、工艺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并且,在实际制造时对线规的选择上也更加灵活,有效的降低了导线过厚产生的涡流损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图1是大电流连续式绕组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大电流连续式绕组装置,包括有撑条组件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撑条组件1上设置有若干间隔组件2。具体来说,在每一间隔组件2之间构成线材容纳空间。同时,在线材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并联导线组3。
就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 从对并联导线组3的机械强度及绝缘距离考虑,在撑条组件1上下两端设置有端圈4。考虑到绝缘效果的提高,采用间隔组件2为绝缘垫块。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为了解决常见的单根导线的截面很大,在绕组的绕制时非常困难,容易造成导线的涡流损耗大,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并联导线组3由八圈导线缠绕构成。在绕制时,不按传统的并联根数进行换位,而采用特殊的换位方式:按n/2根连续式绕制(n=8~12,且n为偶数)。具体来说,如果8根导线就采用4根的换位方法进行换位,2根为一组,在总匝数的1/2处进行一次全换位,这样即保证了每根导线都处于相同的漏磁场中,使导线的涡流损耗相等,又提高了绕制效率。
当然,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来看,并联导线组3也可以由十圈导线缠绕构成。或是,由十二圈导线缠绕构成,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并联导线组最终构成的单根导线截面小,绕制方便。同时,适用范围大、绕制效率高、工艺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并且,在实际制造时对线规的选择上也更加灵活,有效的降低了导线过厚产生的涡流损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天威集团(江苏)五洲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天威集团(江苏)五洲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14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级PFC的短路保护电路
- 下一篇:短路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