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减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9907.3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1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聂玚子;尹广军;程国义;汪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047 | 分类号: | E01F9/047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安全设施,特别是涉及一种道路减速带。
背景技术
道路减速带是一种强制交通安全设施,用于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保障行车安全,一般设置在小区、学校、市区公路等部位,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降低车速、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目的。
现有的道路减速带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车速的作用,但车速较低时冲击依旧很大,驾乘人员依旧要忍受减速带引起的振动,货物易损;车速较高时冲击更大,安全性降低,与理想减速带特性要求相差较大。
减速带应从视觉上给驾乘人员以强烈的警示作用,心理上认为必须降速才能减少冲击,保证平顺性;同时在限速值范围内车辆应有较好的平顺性,随车速提高平顺性略有下降;而超过限速值一定范围时,驾乘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快速降低,给驾驶员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舒服感和强烈的刺激,迫使其降低车速;当车速高于一定值时,行驶平顺性和乘车安全性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较低水平,不随车速的增加而恶化,以保证车辆和乘客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道路减速带。该道路减速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提高了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车安全性,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带本体,所述减速带本体包括迎向来车方向的上坡 段、背向来车方向的下坡段和用于连接上坡段与下坡段的水平连接段,所述上坡段和下坡段的上端均向水平连接段倾斜,所述上坡段上沿其长度方向连续设置有多个平面视觉冲击单元,所述平面视觉冲击单元包括相互间色差明显的视觉冲击块一、视觉冲击块二和视觉冲击块三,所述视觉冲击块二位于视觉冲击块一和视觉冲击块三之间。
上述的一种道路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冲击块一为三角形,所述视觉冲击块二为与所述视觉冲击块一相配合形成四边形的三角形或梯形,所述视觉冲击块三为菱形。
上述的一种道路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冲击块一的长度为80mm~130mm,宽度为200mm~300mm;所述视觉冲击块二的长度为80mm~100mm,宽度为200mm~300mm;所述视觉冲击块三的长度为250mm~350mm,宽度为200mm~300mm。
上述的一种道路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本体为橡胶减速带本体或塑钢减速带本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坡段连续设置有多个平面视觉冲击单元,所述平面视觉冲击单元包括相互间色差明显的视觉冲击块一、视觉冲击块二和视觉冲击块三,所述视觉冲击块二位于视觉冲击块一和视觉冲击块三之间,从而当汽车靠近减速度时,给驾乘人员视觉冲击和警示,驾乘人员会感觉减速带高度明显高于实际高度,从而起到使驾驶员主动减速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给驾乘人员视觉冲击和警示,提高了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车安全性,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速带本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坡段; 2-水平连接段; 3-下坡段;
3-1-视觉冲击块一;3-2-视觉冲击块二;3-3-视觉冲击块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道路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本体,所述减速带本体包括迎向来车方向的上坡段1、背向来车方向的下坡段3和用于连接上坡段1与下坡段3的水平连接段2,所述上坡段1和下坡段3的上端均向水平连接段2倾斜,所述上坡段1上沿其长度方向连续设置有多个平面视觉冲击单元,所述平面视觉冲击单元包括相互间色差明显的视觉冲击块一3-1、视觉冲击块二3-2和视觉冲击块三3-3,所述视觉冲击块二3-2位于视觉冲击块一3-1和视觉冲击块三3-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9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渠渠底混凝土摊铺滑模铺沙振沙一体设备
- 下一篇:竹基桥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