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手持握拔火罐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58122.4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7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汪杭玲;胡玉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玉欣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H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拔火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单手持握拔火罐。
背景技术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拔火罐的常见材质有竹质、玻璃质和陶质;陶瓷火罐是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大型的陶质拔火罐是使用于人体腹部,在实际操作中,大型的拔火罐使用不方便,由于其体积大,医师不能用一只手持握罐体(小型和中型拔火罐可被医师一手持握,另一只手向罐体内置入酒精并点燃,然后迅速将燃烧的拔火罐扣于患者身体需治疗部位),只能双手持握罐体,还需要另外有人帮助向罐体内置入酒精并引燃,给使用大型拔火罐进行治疗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单手持握拔火罐,使用者可单手持握,进行拔罐的操作,为大型拔火罐的治疗带来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单手持握拔火罐,包括陶瓷罐体,所述陶瓷罐体外表面顶部向下凹设有燃烧凹坑,以保持罐体内气体温度;所述罐体外表面对称设有至少一对持握凹陷部,如此的结构设计而不采用在罐体外表面设置杯把式结构是因为如果采用杯把式结构,当持握杯把式结构的大型拔火罐时,以及当罐体需要由人体上拔除时,手施加大力于罐体的杯把式结构会导致杯把式结构断裂,而且杯把式结构的拔火罐占用的空间过多,不便于拔火罐的存储;内凹式持握凹陷部的设计,既可以使操作者对罐体一手牢固持握,也可以一手将罐体从人体上拔除,还不增加罐体占用的空间。
所述持握凹陷部对称设于罐体外表面侧壁处。
所述持握凹陷部对称设于罐体外表面顶部的燃烧凹坑外缘处。
所述每个持握凹陷部内设有至少一个手指凹坑,以方便手指按压于此。
所述手指凹坑上设有防滑纹,以增加手指与其的摩擦系数。
本实用新型可单手持握,进行拔罐的操作,为大型拔火罐的治疗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手持握拔火罐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手持握拔火罐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手持握拔火罐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所示,单手持握拔火罐,包括陶瓷罐体1,所述陶瓷罐体1外表面顶部向下凹设有燃烧凹坑11;所述罐体1外表面对称设有一对持握凹陷部12。
所述持握凹陷部12对称设于罐体1外表面侧壁处。
所述每个持握凹陷部12内设有三个手指凹坑121。
所述手指凹坑121上设有防滑纹1211。
实施例2
参见图4所示,单手持握拔火罐,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罐体1外表面对称设有两对持握凹陷部12。
所述持握凹陷部12对称设于罐体1外表面顶部的燃烧凹坑11外缘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手持握拔火罐,所述的实施例及图,只是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只局限于本实用新型,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等近似或雷同者,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玉欣,未经胡玉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8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