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阀气密性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57584.4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3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蒋庆;汤建斌;林诚书;郭晓铃;蔡晋辉;姚燕;曾九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久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F16L55/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密性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阀气密性测试装置,尤其是涉及导阀自动化生产过程的一种导阀气密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导阀是四通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由导阀阀体、C管、S管、E管和D管组成。导阀的换向带动四通阀的换向,从而可以实现制冷系统的制冷、制热的相互转换。导阀阀体与各管之间焊接是否有泄漏(即导阀气密性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四通阀的性能,乃至制冷系统的质量。因此企业在生产和产品出厂测试中,导阀气密性测试非常重要。国内现有的导阀气密性测试装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检测自动化程度低。在检测过程对阀体通气后直接手动将阀浸入水中,整个测试过程都需要人工参与;2.测试精度较低。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到良好的保压,使得通入阀体的气体在没有浸入水中的时候就发生泄漏,从而造成了测试结果不准确;3.大多导阀气密性测试装置都需要给每个工位配置一个操作员,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4.由于测试过程不是自动化,操作人员动作不熟练就会造成测试速度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阀气密性测试装置,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E管高压进气机构、S管封闭机构、C管高压进气机构、D管封闭机构和不锈钢反光镜;将E管高压进气机构、S管封闭机构、C管高压进气机构和D管封闭机构分别与导阀的E管、S管、C管和D管连接,不锈管反光镜安装在导阀的正下方。
所述的E管高压进气机构包括:E管支座、第一气缸支座、第一气缸固定板、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连接杆、第一连接铰链、E管进气接头、E管支撑座、第一密封头和第一O型圈;其中,第一气缸支座、E管支撑座分别固定在E管支座的两端;第一气缸安装在第一气缸固定板上;第一气缸固定板安装在第一气缸支座孔中;第一连接铰链安装在E管支座内侧面,第一连接铰链一端与第一气缸连接杆相连,第一连接铰链另一端固定在E管进气接头上;第一密封头一端套在E管进气接头上,第一密封头另一端固定在E管支撑座上;第一O型圈嵌在第一密封头下端;E管一端穿过E管支撑座进入E管进气接头。
所述的S管封闭机构包括:S管支座、第二气缸支座、第二气缸固定板、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连接杆、第二连接铰链、S管接头、S管支撑座、第二密封头和第二O型圈;其中,第二气缸支座、S管支撑座分别固定在S管支座的两端;第二气缸安装在第二气缸固定板上;第二气缸固定板安装在第二气缸支座孔中;第二连接铰链安装在S管支座内侧面,第二连接铰链一端与第二气缸连接杆相连,第二连接铰链另一端固定在S管接头上;第二密封头一端套在S管接头上,第二密封头另一端固定在S管支撑座上;第二O型圈嵌在第二密封头下端;S管一端穿过S管支撑座进入S管接头。
所述的C管高压进气机构包括:C管支座、第三气缸支座、第三气缸固定板、第三气缸、第三气缸连接杆、第三连接铰链、C管进气接头、C管支撑座、第三密封头和第三O型圈;其中,第三气缸支座、C管支撑座分别固定在C管支座的两端;第三气缸安装在第三气缸固定板上;第三气缸固定板(14)安装在第三气缸支座孔中;第三连接铰链安装在E管支座内侧面,第三连接铰链一端与第三气缸连接杆相连,第三连接铰链另一端固定在C管进气接头上;第三密封头一端套在C管进气接头上,第三密封头另一端固定在C管支撑座上;第三O型圈嵌在第三中密封头下端;C管一端穿过C管支撑座进入C管接头。
所述的D管封闭机构包括:D管固定板、螺帽、第四O型圈、堵头和挡块;其中,挡块固定在D管固定板下端,第四O型圈嵌在螺帽里;堵头大端固定在挡块上;螺帽拧紧在堵头小端上;D管一端穿过螺帽插入堵头小端中。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效益比是:
1.检测自动化程度较高:实现了导阀的各管密封过程以及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2.测试精度高:检测气密性前,利用机械结构对O型圈施加力,使其产生变形,从而使各管的密封效果较好,保证了测试精度;此外,在待检阀的正下方安装了不锈钢反光镜,便于操作工观察导阀的下半部分的漏气情况,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3.测试速度快:通过机械结构将待检导阀浸入和抬出水面,大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E管高压进气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S管封闭机构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久自控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久自控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75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油脂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煤层气井循环自动补水排采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