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气液交替清洗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7574.0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7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峰;刘配殿;车渊博;李冬;李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华实验系统有限公司;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B08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交替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生物化学和医疗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一体式气液交替清洗池。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化学实验和医疗临床诊断中,对于加样针的冲洗方式,普遍采用瀑布式和涌泉式两种方式。即在加完样以后,将加样针置于清洗池上方用清洗液进行冲洗,从而避免在检测中有交叉污染。但是这两种洗方式各有优缺点:①瀑布式:优点是可避免交叉污染,缺点是容易挂液。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易挂液的加样针。而每次挂液的不稳定性与不一致性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性;②涌泉式:优点是不易挂液,缺点是会有交叉污染。③以上两种冲洗方式在进行冲洗时,加样针首先要移动到清洗池的中心位置,再要下行到清洗池内部,冲洗完之后,抬高到原位置,然后再回home位,这样既增加了清洗的时间,又减短了电机的寿命。因此,需要一种装置清洗加样针满足无交叉污染的同时使得加样针不挂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式气液交替清洗池,解决现有医疗分析仪器中加样针的清洗既不挂液,又无交叉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池体、气体管道、液体管道和排液管道,其中:气体管道的入口端和液体管道的入口端位于池体底部,气体管道的出口端和液体管道的出口端位于池体上方且正对待清洗加样针,排液管道与池体的底部连通。
所述的池体为梯形或矩形壳体。
所述的池体的侧壁设有开口槽。
所述的气体管道的出口端和液体管道的出口端分别向池体的底部弯折,弯折部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0°~60°。
所述的开口槽对应气体管道的出口端和液体管道的出口端的间隙位置。
所述的池体与排液管道连通的出液口为漏斗形。
所述的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分别位于池体的两侧。
所述的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的横截面中心线都位于池体底面的中心线上。
所述的排液管道与池体的底部中心连通。
所述的池体、气体管道、液体管道和排液管道为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既解决了加样针的挂液问题,又预防了交叉污染,而且避免了加样针在清洗时向下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池体1、气体管道2、液体管道3和排液管道4,其中:气体管道2的入口端和液体管道3的入口端位于池体1底部,气体管道2的出口端和液体管道3的出口端位于池体1上方且正对待清洗加样针,排液管道4与池体1的底部连通。
所述的池体1为梯形或矩形壳体。
如图2所示,所述的池体1的侧壁设有开口槽5。
所述的气体管道2的出口端和液体管道3的出口端分别向池体1的底部弯折,弯折部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0°~60°。
所述的开口槽5对应气体管道2的出口端和液体管道3的出口端的间隙位置。
所述的池体1与排液管道4连通的出液口为漏斗形。
所述的气体管道2和液体管道3分别位于池体1的两侧。
如图3所示,所述的气体管道2和液体管道3的横截面中心线都位于池体1底面的中心线上。
所述的排液管道4与池体1的底部中心连通。
所述的排液管道4为一直管。
所述的池体1、气体管道2、液体管道3和排液管道4为一体化结构。
使用时,如图1和图2所示,加样针6从开口槽5处进入并置于气体管道2和液体管道3的出口端下,冲洗液从液体通道3流出冲洗加样针6,冲洗后打开气体通道2吹干加样针6,最后加样针再移回home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华实验系统有限公司;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华实验系统有限公司;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7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