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57093.X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9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郭赞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五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C1/02 | 分类号: | E03C1/02;E03C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龙头 水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此尤指一种易于加工组装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以此有效达到快速组装接设、简化制程及降低材料成本。
背景技术
一般冷热水龙头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其主要包含一本体10、一控水阀14及一控水把手16,其中该本体10由一上筒座11、一旋动座12及一隔水承座13所构成;该本体10内部容置该隔水承座13,该隔水承座13顶面130用以衔接该控水阀14,该控水阀14并以一固定头151及一头盖152加以锁设固定于该上筒座11,而该控水阀14底部设有两个进水孔柱142、143、一出水孔145及至少一定位柱144,而该控水阀14具有一控制杆141并与该把手16连结,以作为进出水的控制;该阀体承座13其顶面设有两个进水孔131、132、一出水孔133及至少一定位孔134,其中段设有一出水口139及一侧向孔135,其底部设有两个接导螺孔137、138及两个固定栓孔136,该两个接导螺孔137、138供两个进水接管18其接头181的接设,该两个固定栓孔136供对应的两个固定螺栓19锁设连结,并以两个固定片C1及两个固定螺帽N1将水龙头固定于安装处。基本上前述的结构,在使用上并没有大问题,而真正令业者深感困扰的就是隔水承座13的制造,由于该隔水承座13的体积大,本身就十分耗占铜材,而且在加工过程中的切割、攻牙、钻孔工序极其繁复,只要其中一个孔位发生误差,整个隔水承座13就成为废品,特别是在近年来原物料飞涨的情况下,制程过程所产生的不良品,已形成制造成本上的一大负担。此外,有些水龙头本体内部没有设置隔水承座,而是直接在本体内部留设一隔水板,组装时先以进水接管与隔水板锁接,再以控水阀贴设在该隔水板表面,此种结构仍有加工繁杂及需设留很厚的材料来当作隔水板的用,故加工的孔位如不准确,将连同整个本体成为废品,如此对制造者而言,损失负担极重;因此,如何简化该本体10的制程工序及降低不良率,乃业界所急欲解决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历经无数次研究改良后,爰有本实用新型的完成,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易于加工、组装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凭借不需传统隔水板或隔水承座的设置,即可有效达到快速组装接设、简化制程及降低材料成本。
为达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其包括有:
一本体,其内部设有一中空容室,该中空容室上段设有一控水室,而该控水室内壁前侧设有一出水通孔,该出水通孔与一出水管相通,并在该控水室顶部锁设一固定头及一头盖;
一控水阀,容设于该控水室,该控水阀顶部设有一控制杆以供一把手的套接;
至少一进水接管,该进水接管的上端设有一接头;
其中:
该控水阀底侧设有一底板,该底板上方设有至少一进水孔柱、一出水孔及一出水通孔,该进水孔柱设有一接导孔,以供该进水接管的接头的端头插设于该控水阀的进水孔柱的接导孔内,而该进水接管的下端套设一接合螺帽,以使该进水接管与供水管件接设,以此达到有效快速组装接设、简化制程与降低材料成本。
所述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其中:该进水接管的端头上嵌设至少一止水环。
所述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其中:该控水阀的接导孔设有一内螺纹段,以供该进水管的接头的外螺纹段锁设。
所述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其中:该中空容室中段设有一限位凸缘,该限位凸缘上设有至少一定位槽,以供该控水阀周缘所设的至少一定位肋嵌入定位。
所述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其中:该进水接管的接头由一螺纹固定头及一插接部所组成。
所述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其中:该中空容室中段设有一限位凸缘,该限位凸缘下缘延伸一内径较限位凸缘的内径小的支撑缘,以供支撑一支撑板体的置设。
所述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其中:该支撑板体设有两个锁合孔。
所述的水龙头的控水阀接水结构,其中:该支撑板体设有两个固定螺孔,以供两个固定螺栓的锁设。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冷热水龙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现有冷热水龙头的组合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I-I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另一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其另一实施例(一)的组合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五金有限公司,未经谷*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70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