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脑穿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6846.5 | 申请日: | 2011-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7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孙雪梅;田东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雪梅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00;A6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穿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器具,尤其是一种神经内科用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脑穿针在神经内科中用于对脑组织内血肿的引流和加药冲洗治疗。但在使用过程中,注射针筒推拉时容易造成病人体内的脑穿针的移动,病人痛苦,有可能损伤脑组织。另外,在注射针筒拔出后不能封闭,空气容易进入病人脑腔,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使用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脑穿针装置,以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脑穿针装置,它有外套筒,外套筒内有针管,外套筒、针管前端有通孔、后端固定在针座上,针座与连接管连接在一起,连接管后端连接有软管,软管后端连接有注射针筒,连接管上还连通有引流管,引流管末端连通有球囊,球囊的出管上连通有冲洗液袋,针座上安装有第一阀门,引流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采用上述结构的脑穿针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使用的安全性高。使用过程中外套筒、针管位置固定,减轻了病人痛苦,不会伤及脑组织。可利用阀门进行封闭,防止空气进入病人脑腔,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新型脑穿针装置,它有外套筒2,外套筒内有针管3,外套筒、针管前端有通孔1、后端固定在针座14上,针座与连接管5连接在一起,连接管后端连接有软管6,软管后端连接有注射针筒7,连接管上还连通有引流管8,引流管末端连通有球囊11,球囊的出管12上连通有冲洗液袋13,针座上安装有第一阀门4,引流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9。
使用时,外套筒、针管送入病人脑腔的血肿部位。此后便可进行引流和加药冲洗。引流时,先关闭第一阀门,向前推动注射针筒内的活塞,排出活塞前面的空腔内的空气,然后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一阀门,向后拉动注射针筒内的活塞,利用活塞的吸力将脑组织中的血肿经通孔、针管内腔、针座内腔、连接管内腔吸出,可反复操作,直至血肿完全被吸出。由于注射针筒与连接管之间连接有软管,因此,引流操作的动作不会造成外套筒、针管的移动,使用的安全性高。加药冲洗时,先关闭第一、第二阀门,将药液吸入注射针筒内后,把注射针筒连接在软管上,然后,开启第一阀门,推动注射针筒内的活塞前移,将药液通过通孔注入血肿部位的脑组织进行冲洗。注入后,开启第二阀门,挤压球囊,在球囊内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冲洗后的药液经通孔、针管内腔、针座内腔、连接管内腔、引流管内腔、球囊内腔、出管内腔进入冲洗液袋,收集起来。通过第一阀门,可在拔下注射针筒后进行封闭,防止空气进入病人脑腔。
球囊和引流管之间可有接头10,以便于将球囊和冲洗液袋取下进行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雪梅,未经孙雪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68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口板、操控杆、控制台及医疗设备
- 下一篇:采血结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