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防滑外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4894.0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2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英;薛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防滑 外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滑轴承,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防滑外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轴承主体结构为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器,其中轴承的外圈作用是连接轴承座,内圈与轴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轴承主要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为防止轴承外圈和轴承座在高温环境中相对滑动,人们在轴承外圈上设置了止动槽,但对止动槽尺寸有严格的规定,具体为止动槽底部直径的尺寸,止动槽底部倒角尺寸等,其设计和加工工艺也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止动槽底部表面粗糙度,由于加工特点所致,加工后表面光滑,槽内注塑尼龙材料,利用尼龙材料的膨胀防止外圈与轴承座之间滑动,但是轴承工作的工矿较为复杂,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止动槽底部光滑,尼龙材料会与止动槽之间产生滑动,起不到防滑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防滑外圈结构,所述的轴承防滑外圈结构通过在轴承外圈设置多个凹坑,并在凹坑内注塑尼龙,通过尼龙片外露部分形成高温环境下的防滑部位。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承防滑外圈结构,包括轴承本体,在轴承外圈的外缘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形凹坑,在每一凹坑内嵌入相同圆形的尼龙片,所述尼龙片的外侧面凸出凹坑的坑口。
所述的轴承防滑外圈结构,在轴承外圈外缘面上设置的凹坑为至少三个。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承防滑外圈结构,通过在轴承外圈设置至少三个凹坑,并在凹坑内注入尼龙,尼龙固化后形成与凹坑相同的尼龙片,相应的注塑的尼龙片与轴承外缘的凹坑形成一体,使用时尼龙片变成为高温环境下的防滑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尼龙片;2、外圈;3、凹坑;4、内圈;5、滚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结合附图1或2中所述的轴承防滑外圈结构,包括轴承本体,在轴承外圈2的外缘面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圆形凹坑3,在每一凹坑3内嵌入相同圆形的尼龙片1,所述尼龙片1的外侧面凸出凹坑3的坑口。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承防滑外圈结构,在轴承外圈2的表面钻出凹坑3或碾压出凹坑3,在凹坑3内注塑尼龙,尼龙便会成为与凹坑3一致的尼龙片1,所述尼龙片1的外露部分高于凹坑3的坑口,多个尼龙片1形成了轴承外圈2的防滑结构,设置在外圈2与内圈4之间的滚动体5为圆柱形或球形;使用时将轴承内圈4的内面与轴连接,轴承外圈2与轴承座连接便可。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4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扭矩过载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滚轮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