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水直混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3347.0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3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展露换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3/04 | 分类号: | F28C3/04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王庆德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水直混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水直混式采暖换热器。
背景技术
从国内已建发电厂来看,用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水换热器有两类,一类是管壳式热换器,另一类是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相比,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安装占地面积较大,由于是间接表面换热,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并且一次热能消耗较大,热损失严重,给用户增加了不少负担,同时运转中途需要定时补水,因而又增加了水的用量,由于本身结构存在有不可弥补的密封垫片的更换,水垢的处理等,维修频繁。该种换热器具有热效率低、耗能大的缺点。现有的水水直混管壳式换热器由于采用高温水与低温水直接混合的方式,在换热器中,高温水与低温水直接混合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在骤热骤冷的情况下管壳易结垢,水源损失较大,需要定时补水,因而其热交换效率低,换热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水直混式换热器,其结构简单,加工操作维护容易,无噪音、不结垢,其热交换效率高,换热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水水直混式换热器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且端口封闭的外筒体,外筒体的底部设有低温进水管,其结构特点是:外筒体顶部设有三根高温进水管,外筒体内腔上部固装有上折流板、下折流板和底部折流板,上、下折流板及底部折流板将外筒体内腔自上而下分为第一热交换室、第二热交换室、第三热交换室和低温水缓冲区,三根高温进水管分别与第一热交换室、第二热交换室、第三热交换室联通,第三热交换室内设有上端口与下折流板留有过水间隙且套装在一起的小筒和大筒,小筒和大筒的底部固装在底部折流板上,底部折流板上设有联通小筒内腔和低温水缓冲区的进水口,小筒底部设有联通小筒内腔和小筒与大筒之间空腔的多个过水孔,上折流板上还固装有联通小筒内腔和第一热交换室的通水管,下折流板上固装有联通小筒内腔和第二热交换室的通水管,外筒体上设有位于底部折流板上方且与第三热交换室联通的排水管。
所述通水管的下端口封闭且靠近进水口设置,通水管靠近下端口的位置设有多个通水孔。
所述的与第三热交换室联通的高温进水管底部伸入至小筒与大筒之间的空腔底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自高温进水管进入高温水、自底部的低温进水管进入低温循环水,低温循环水流入低温水缓冲区后,自进水口流入小筒内腔,高温水直接或自第一热交换室、第二热交换室分别进入第三热交换室,经折流板折流、过滤除杂后从通水管中进入小筒内腔进行热交换,由于高温水是通过通水孔流入,高温水与低温水在混合时不会大面积骤然接触,因而不易产生噪音和造成结垢现象,在筒体内腔中低温循环水与高温水逐步、充分混合,达到换热的目的,不再需要补充机组设备补水,节省了电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充分利用高温水的热量,具有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耗能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水水直混式换热器,其包括安装在支撑架7上且端口封闭的外筒体1,外筒体1的底部设有低温进水管5,外筒体1顶部设有三根高温进水管6,外筒体1内腔上部固装有上折流板8、下折流板9和底部折流板10,上、下折流板及底部折流板10将外筒体1内腔自上而下分为第一热交换室2、第二热交换室3、第三热交换室4和低温水缓冲区11,三根高温进水管6分别与第一热交换室2、第二热交换室3、第三热交换室4联通,与第三热交换室4联通的高温进水管6底部伸入至小筒12与大筒13之间的空腔底部。第三热交换室4内设有上端口与下折流板9留有过水间隙14且套装在一起的小筒12和大筒13,小筒12和大筒13的底部固装在底部折流板10上,底部折流板10上设有联通小筒12内腔和低温水缓冲区11的进水口15,小筒12底部设有联通小筒内腔和小筒与大筒之间空腔的多个过水孔16,上折流板8上还固装有联通小筒12内腔和第一热交换室2的通水管17,下折流板9上固装有联通小筒12内腔和第二热交换室3的通水管17,外筒体1上设有位于底部折流板10上方且与第三热交换室4联通的排水管18,通水管17的下端口封闭且靠近进水口15设置,通水管17靠近下端口的位置设有多个通水孔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展露换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展露换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33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