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布粘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3201.6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6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皆川裕一朗;梅田和俊;西村和人;根本祥光;山浦宏贵;岩越弘恭;盐谷哲司;堀部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M17/00 | 分类号: | D06M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粘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切换布的移送部的位置的布粘接装置。
背景技术
布粘接装置将加热后的液态的粘接剂从喷嘴排出。粘接剂附着在布上。操作者在附着有粘接剂的布上重叠欲粘接的布。布粘接装置压紧这两片布,从而使布与布粘接。布粘接装置通过用粘接剂来粘接布与布,能消除缝线引起的缝制时布表面上产生的缝线凹凸。
例如日本专利特许公开2010年222140号公报中记载的布粘接装置包括张设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的皮带。第二带轮设于喷嘴的下方附近。第一带轮相对于喷嘴设于布的移送方向下游侧。布配置在皮带上。通过马达驱动,第一带轮、第二带轮旋转。随着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的旋转,皮带对配置于其上方的布进行移送。布粘接装置能通过移送布,将粘接剂附着到布上,从而进行布与布的粘接。
上述公报中记载的布粘接装置包括弹簧,该弹簧朝喷嘴的方向对带轮支撑部和第二带轮施力,上述带轮支撑部将喷嘴下方的第二带轮支撑成能旋转。弹簧的施力通过张设于第二带轮的皮带将布朝喷嘴按压。第二带轮根据布的厚度移动,来调节皮带与喷嘴的间隔。在将粘接剂附着于布时,布的厚度有时会在移送中途变化。当布的厚度在移送中途变化时,该装置不能容易地使第二带轮的位置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粘接装置,该布粘接装置能容易地使移送布的皮带的位置在皮带与喷嘴夹住布的位置与皮带离开喷嘴的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方案1的布粘接装置包括:喷嘴,该喷嘴朝布排出粘接剂;圆筒形的第一滚筒,该第一滚筒相对于上述喷嘴配置于上述布的移送方向下游侧且配置于上述布的上方;第一带轮,该第一带轮配置于上述布的下方且与上述第一滚筒相对的位置,与上述第一滚筒一起移送上述布;第二带轮,该第二带轮配置于上述布的下方且与上述喷嘴相对的位置或上述布的下方且较与上述喷嘴相对的位置靠上述布的移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以及皮带,该皮带张设于上述第一带轮与上述第二带轮之间。上述布粘接装置还包括:臂部,该臂部将上述第一带轮和上述第二带轮支撑成能旋转且能以上述第一带轮的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以及臂驱动部,该臂驱动部使上述臂部摆动,从而使上述第二带轮的位置在将上述布夹在上述皮带和上述喷嘴之间的第一位置与上述皮带较上述第一位置更远离上述喷嘴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上述臂部包括:支撑部,该支撑部将上述第一带轮和上述第二带轮支撑成能旋转;以及抵接部,该抵接部从上述支撑部延伸并与上述臂驱动部抵接。上述臂驱动部包括:马达;以及凸轮,该凸轮以上述马达的输出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且从转动中心至外周的距离变化。上述抵接部与上述凸轮的外周抵接。随着上述马达的正转、反转,上述凸轮使上述臂部摆动。
技术方案1的布粘接装置使用马达使第二带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能容易地使移送布的皮带的位置在皮带和喷嘴夹住布的位置与皮带远离喷嘴的位置之间移动。布粘接装置能使用马达进行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调节。因此,布粘接装置能提高作业效率。
在技术方案2的布粘接装置中,上述凸轮由偏心凸轮构成,上述偏心凸轮的上述外周的一部分形成圆弧状,圆弧的中心与上述马达的输出轴的位置不同。上述抵接部与上述偏心凸轮的上述圆弧状部分抵接。技术方案2的布粘接装置能增大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调节量。
技术方案3、4的布粘接装置还包括对上述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上述检测部由设于上述凸轮的外周部的检测板和检测该检测板的有无的传感器构成。由于检测部能检测出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因此布粘接装置能容易地识别出臂部的摆动位置。
在技术方案5、技术方案6、技术方案7、技术方案8的布粘接装置中,上述臂部还包括朝上述第一位置的方向对上述第二带轮施力的施力部。由于施力部朝第一位置的方向对第二带轮施力,因此皮带与喷嘴能可靠地夹住布。
技术方案9的布粘接装置还包括张设上述皮带的第三带轮。上述第三带轮在其轴向两端部具有凸缘部,且较包含上述第一带轮的上述转轴和上述第二带轮的转轴的平面位于下方,上述凸缘部远离上述布。布粘接装置能防止张设好的皮带脱离第三带轮,并能防止凸缘部与布接触。
在技术方案10的布粘接装置中,上述第二带轮位于上述第三带轮与上述第一带轮之间。在该布粘接装置中,当臂部摆动而使第二带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三带轮进一步远离布。即便增大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调节量,布粘接装置也能防止凸缘部与布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布粘接装置1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粘接机2的立体图。
图3是粘接机2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兄弟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3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