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盖板涵截污井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3119.3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0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忠;鲍蕾;包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3F5/14 | 分类号: | E03F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涵截污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板涵截污井。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废水的排放,很多城市的河道被严重污染。由于大多数河道兼具城市防汛、景观等功能,因此在处理河道排污问题时要兼顾多方利益,很难找到一个兼顾各方的完善的解决方案。
为了防止河道被污染,就需要收集初期雨水及污水。常见的技术手段是在初期雨水及污水向河道排放前进行污水截流,但由于部分城市下水道采用盖板涵进行污水转输,盖板涵尺寸较大,正常方法难以改造截流,雨天容易产生溢流,使得河道受到严重污染。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方便、节能的盖板涵截流井,大大提高截流效果,将截流的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防止河道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节能的盖板涵截污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板涵截污井,包括盖板涵体和截污井;所述截污井包括与进水口贯通的第一截污腔及与河道贯通的第二截污腔;所述第一截污腔与所述第二截污腔之间设置有拍门;一截留管与所述第一截污腔连通,所述截留管与所述第一截污腔之间通过格栅导槽设置有格栅。
较佳地,所述拍门上设置有用于强制排放的提拉索。
较佳地,所述拍门为低阻力复合材料。
较佳地,所述格栅为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涵截污井,将盖板涵输送的初雨及旱流污水经格栅拦截后收集送至污水厂处理,而暴雨时过量的后期雨水可以经拍门排放至河道,有效地减轻了初雨对河道的污染,能够保证河道在正常状况下收水,设置灵活,设备少且流量稳定,不会堵塞,运行管理方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格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涵截污井,主要包括盖板涵体1和截污井。截污井包括与进水口2贯通的第一截污腔11,及与河道3贯通的第二截污腔12。
第一截污腔11与第二截污腔12之间设置有拍门13。本实用新型中,拍门13为低阻力复合材料,尤其是轻型低阻力复合材料,便于水流推开。而传统的拍门容易损坏且重量较重,水流有时难以推开,导致管道上游溢流,影响正常排水。本实施例采用轻型低阻力复合材料拍门,对控制初雨溢流及河道水倒灌有着很好的效果。
另外,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拍门13上设置有用于强制排放的提拉索17。
盖板涵体1还包括现有的井盖和盖座18。
如图2、图4所示,一截留管14与第一截污腔11连通。截留管14与第一截污腔11之间设置有格栅16。格栅16为复合材料。
如图4所示,格栅16是通过格栅导槽15插设在截留管14与第一截污腔11之间的,并可提取下来,去污清洁,有助于提高收集效率,有利于控制收集流量、防止堵塞的功能。
使用时,在初雨状态,带有落叶、泥沙、生活垃圾等的污雨水通过进水口2进入第一截污腔11,由于设置了拍门13,雨水不会进入第二截污腔12,而是通过格栅16的粗过滤,进入截留管14,排入污水厂处理。
在暴雨状态时,水量很大,进入第一截污腔11的雨水会推开拍门13,进入第二截污腔12,然后排入河道3,实现通畅的排水防汛功能。
在拍门13出现意外或因使用年限较长失效时,还可以采用人工牵拽提拉索17的方式打开拍门13,实现强制排水。
在使用一定时间后,格栅16可以从格栅导槽15中取出,清洁,并取出落叶、泥沙、生活垃圾等,以确保在暴雨状态能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涵截污井,设置灵活,设备少且流量稳定,不会堵塞,能够保证河道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收水,运行管理方便。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31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具结构及照明装置
- 下一篇:基于音频特征识别方法的气体泄漏侦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