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电熔锆刚玉旋转筒砖的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52630.1 | 申请日: | 201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8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龙沾卫;赵长顺;李万顺;宁本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7/16 | 分类号: | B28B7/16;B28B7/24;B28B7/3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童冠章 |
| 地址: | 45238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电熔锆 刚玉 旋转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别是一种制备电熔锆刚玉旋转筒砖的模具。
背景技术
电熔锆刚玉产品生产是将在电熔炉中熔化好的料液倒入砂型模具中,冷却凝固后成型。制品由于其产品特性,生产时受材料性能、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些异型产品(3个量尺以上的)、超宽、超长、超薄、不成比例砖材成型难度大,成品率低,成型的产品易产生缺陷,其中,旋转筒砖属特异型产品,生产工艺复杂,现有的模具很难成型,而且成型质量差,生产难度大,所以其模具的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制备电熔锆刚玉旋转筒砖的模具,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特异型电熔锆刚玉砖成型困难,成型质量差,生产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内芯和外模,下部内芯外有外模,外模与下部内芯同心置于底部固定件上,下部内芯上同心放置有上部内芯,下部内芯、上部内芯与外模的上部由上部固定件固定在一起,底部固定件装在底座上,底部固定件一侧上部设置有垂直于底座、并平行于下部内芯的浇注导管,浇注导管与底座上部的空间相连通,浇注导管上部设置浇注冒口,上部固定件上方在上部内芯外设置有与上部内芯同心的补缩冒口。
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了树脂砂自硬干燥,整体制作复杂模具的特点,保证产品精度,同时结合水玻璃砂和白刚玉使用,提高成品率,避免产品色泽污染,提高后期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上部固定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底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内芯和外模,下部内芯9外有外模7,外模与下部内芯同心置于底部固定件4上,下部内芯上同心放置有上部内芯8,下部内芯、上部内芯与外模的上部由上部固定件3固定在一起,底部固定件装在底座6上,底部固定件一侧上部设置有垂直于底座、并平行于下部内芯的浇注导管5,浇注导管与底座上部的空间相连通,浇注导管上部设置浇注冒口1,上部固定件上方在上部内芯外设置有与上部内芯同心的补缩冒口2。
所述的外模和上部内芯、下部内芯均为树脂砂整体制成的圆筒形;
所述的上部固定件3内面有凸卡10,以保证固定效果;所述的底座6上面呈凹槽状,凹槽内有十字槽11;内芯外表面、外模内表面均涂刷有锆质耐火涂料层,以避免与产品直接接触时,对产品造成着色污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料液熔化好后,从浇注冒口倒入,流经浇注导管、底座上面凹槽,从下至上进入模具,至补缩冒口上方高度停止。采用从下至上的浇注方式以及补缩冒口的设置能提高浇注致密性,利于产品成型,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成品率提高2倍以上,模具使用寿命长,节约成本1倍以上,本实用新型模具易于生产,且无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2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