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深埋锚的延长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2370.8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6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谭立心;罗超云;李志生;吴聪;李嘉明;文洁平;周立;杨晓东;靳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103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预应力 深埋锚 延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深埋锚工艺的端部张拉处理,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深埋锚的延长筒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大型预应力结构也纷纷涌现,预应力施工工艺不断翻新。在进行张拉吨位大、预应力束分布密集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物设计时,越来越多地采用深埋锚工艺。传统张拉施工技术在处理深埋锚时,大多采用预留千斤顶张拉孔位或者采用工作锚、厚钢板等垫高并引出至混凝土表面再安装千斤顶张拉的方法,前一种施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要截断预留孔内的钢筋,给千斤顶让出工作空间,张拉完毕之后再将钢筋焊接回原处,这样不仅操作繁琐困难,对结构受力也存在不利影响。另外,随着张拉吨位的增大,对应千斤顶的体积也相对庞大,由于开孔面积较大,封锚也存在难度。后一种施工方法在锚固端埋深较浅、千斤顶与结构混凝土表面夹角较大时还基本可行,但对于锚固端在结构物内埋深较深,同时千斤顶与结构混凝土表面夹角较小时则需通过多个工作锚或厚钢板垫高,安装困难,施工效率低下,最重要的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埋锚固端张拉时无需破坏混凝土自身结构,同时能方便快捷地完成张拉作业,大幅提高大型预应力结构施工的高效性及安全性的适用于预应力深埋锚的延长筒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深埋锚的延长筒装置,包括空心筒体,所述空心筒体在靠近工作锚的一端设有限位板,在限位板上设有可穿过钢绞线的通孔,空心筒体的另一端与千斤顶的接触面相吻合。
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与工作锚对应的孔位。
所述空心筒体与限位板固定连接一起。
所述通孔的数量与钢绞线的条数一致,其大小略大于钢绞线的线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将其作为深埋锚预应力张拉辅助装置,该延长筒装置作为张拉端的传力构件,介于锚具与千斤顶之间,将千斤顶引出至混凝土外壁进行张拉作业,解决了锚具埋入混凝土深度大、夹角小、千斤顶工作空间不足等施工难题,确保在进行深埋锚固端张拉时,无需破坏混凝土自身结构,同时能方便快捷地完成张拉作业,大幅提高大型预应力结构施工的高效性及安全性。并且延长筒装置自身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强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深埋锚工艺的预应力施工当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在预应力深埋锚的穿预应力钢绞线的工艺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在预应力深埋锚的安装工作锚的工艺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在预应力深埋锚的安装延长筒装置的工艺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在预应力深埋锚的安装千斤顶及工具锚的工艺示意图。
图中:1空心筒体,2限位板,21通孔,22工作锚限位孔位,3预留孔道,4锚垫板,5工作锚,6钢绞线,7千斤顶,8工具锚,9混凝土,10预应力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预应力深埋锚的延长筒装置,包括空心筒体1,空心筒体1在靠近工作锚的一端设有限位板2,该限位板2与空心筒体1焊接固定一起,在限位板2上设有可穿过钢绞线的通孔21,空心筒体1的另一端与千斤顶的接触面相吻合。在限位板2上还设有与工作锚对应的限位孔位22。上述通孔21的数量与钢绞线6的条数一致,其大小略大于钢绞线6的线径。
使用本实用新型深埋锚固工艺端部处理工艺的施工方法如下
1、安装工作锚
先将穿好的预应力钢绞线6逐一穿过工作锚5,再将工作锚5沿着预留孔道3推入顶紧密贴于锚垫板4。
2、安装延长筒
将钢绞线6对准通孔21逐一穿过空心筒体1端部的限位板2,从另一端穿出,之后将延长筒装置沿预留孔道3推入,顶紧之前安装就位的工作锚5,并作临时固定。
3、安装千斤顶
将预应力钢绞线6穿过张拉用千斤顶7,再将千斤顶7对位咬合于空心筒体1的端部,并做临时固定,之后在千斤顶7端部安装工具锚8。
4、张拉施工及拆除
千斤顶7及工具锚8安装就位好后,适当加力预紧,令锚具、延长筒装置、千斤顶7及工具锚8之间密贴顶紧,保证各部件沿轴线传力,之后解除临时约束,按设计规范进行张拉。张拉结束后,依次拆除工具锚8、千斤顶7、延长筒装置,最后按设计规范进行切割、注浆、封锚等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2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硬度耐磨探针与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PCSK9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