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柱基础杯口的加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1148.6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0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宋竞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基础 加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柱基础杯口的加高结构,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常常因设计、施工的失误或者设计条件的改变导致已经制作好的预制柱基础杯口预留深度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这将极大影响预制柱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针对这种预制柱基础杯口高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往往采用重新按所需要的高度来制作整个预制柱基础,或直接在原预制柱基础的杯口顶端浇筑混凝土的方法来满足所需要的杯口高度,第一种方法虽然具有结构可靠、稳定性好的优点,但却存在着造价高、原材料浪费大的问题,第二种方式却存在着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差的问题。因此现有的高杯口预制柱基础杯口的加高方式都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高、并且造价较低、施工方便、不会浪费原材料的预制柱基础杯口的加高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柱基础杯口的加高结构为:该结构包括预制柱基础,在预制柱基础的杯口顶部上设置有加高杯口,该加高杯口由比预制柱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和钢筋及箍筋浇筑组成,其钢筋通过化学植筋的方式植入在预制柱基础的杯口顶部内,并且钢筋按间隔分布的方式垂直地固定在预制柱基础的杯口顶部周边,在钢筋上至少绑扎有两层箍筋,细石混凝土将所有的钢筋和箍筋全部包裹住。
上述绑扎在钢筋上的每层箍筋与相邻层箍筋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mm~100mm。
上述钢筋的顶端到预制柱基础的杯口顶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加高杯口的高度、但大于30 mm。
上述钢筋按间隔分布的方式垂直地固定在预制柱基础的杯口顶部周边,其相邻钢筋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0mm~300mm。
上述钢筋的直径为12mm~20mm。
上述箍筋的钢筋直径为6mm~1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预制柱基础顶部植入钢筋,同时在预制柱基础加高范围内加设箍筋的方式,使得预制柱基础原杯口上的加高杯口成为一段与原杯口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安全稳定的钢筋混凝土短柱。这对于预制柱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性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高的优点,而且还具有造价低廉、施工方便、不会浪费原材料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高杯口预制柱基础, 2-纵向受力钢筋,3-加固钢筋,4-箍筋,5-加高杯口,h-高杯口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预制柱基础杯口的加高方法所构建的,该方法是在现有的已经制作好的预制柱基础1上进行实施的,实施时,先将预制柱基础1顶部凿毛,然后采用植筋方式沿预制柱基础1的杯口顶部周边间隔地将钢筋2分别植入进预制柱基础1的杯口顶部,其钢筋2的植入深度不小于20倍钢筋2的直径,植筋完后,采用箍筋3绑扎在钢筋2上,通过箍筋3将所有的钢筋2连接成一个整体,然后采用比预制柱基础1的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在预制柱基础1的杯口顶部进行浇筑,使细石混凝土与加钢筋2和箍筋3浇筑在一起形成加高杯口4,其加高杯口4的高度h等于所需要加高的高度;其植筋方式最好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化学植筋方式,即首先对要植入钢筋2的部位处进行钻孔,然后清理孔内残渣,再采用现有技术中植筋用的化学胶成品注入进孔内后,将钢筋2插入进孔中,待化学胶凝固后即可完成植筋。在进行植筋时,也可采用其它的植筋方式进行植筋。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柱基础杯口的加高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结构包括现有的已经制作好的预制柱基础1,实施时在原预制柱基础1的杯口顶部上制作出加高杯口4,该加高杯口4由比原预制柱基础1的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和钢筋2及箍筋3浇筑组成,其钢筋2通过传统的化学植筋的方式植入在预制柱基础1的杯口顶部内,并且钢筋2按间隔分布的方式垂直地固定在预制柱基础1的杯口顶部周边,在钢筋2上至少绑扎有两层箍筋3,细石混凝土将所有的钢筋2和箍筋3全部包裹住;其绑扎在钢筋2上的每层箍筋3与相邻层箍筋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mm~100mm;其每根钢筋2的顶端到预制柱基础1的原杯口顶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加高杯口4的高度h、但大于30 mm;在将钢筋2按间隔分布的方式垂直地固定在预制柱基础1的杯口顶部周边时,其相邻钢筋2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在100mm~300mm范围;钢筋2可采用直径为12mm~20mm的钢筋;其箍筋3可采用直径为6mm~10mm的钢筋根据使用的需要弯折构成矩形形状、圆形形状或其它所需要的形状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11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扇与门框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槽帮钢淬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