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溶液COD值专用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50212.9 | 申请日: | 2011-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3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殷传新;金春法;顾敏杰;顾坚;於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1/16 | 分类号: | G01N3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刘朵朵 |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溶液 cod 专用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一种测量溶液COD值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所谓溶液COD值,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COD值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
目前测量溶液COD值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但在线COD测量仪器中,如果用到滴定方法,通常会用蠕动泵将滴定剂排入被测溶液中,排出的滴定剂的体积由计时器或脉冲计数器换算出。由于蠕动泵排出溶液时流速会有波动特性,而且蠕动泵管易磨损,弹性会变差,其计量的准确性不高且不能得到长期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溶液COD值的专用设备,它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测量精度极高。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测量溶液COD值的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取样单元、消解单元、滴定单元和测量单元,消解单元与取样单元连接,取样单元又连接到测量单元,测量单元还连接有滴定单元;
所述取样单元包括取样柱塞泵、定量管和多路阀组,取样柱塞泵与定量管连接,定量管又和多路阀组连接;所述消解单元包括第一高压阀、第二高压阀和加热管,第一高压阀和第二高压阀安装在加热管两端;所述测量单元包括测量杯、搅拌器和氧化还原电极,测量杯安装在搅拌器上,氧化还原电极一端装在管子上放入测量杯内,另一端接到仪器显示电路上;所述滴定单元包括转向阀、滴定柱塞泵和滴定管,滴定柱塞泵装在转向阀的一个接口上,转向阀另一个接口与滴定管相连接,滴定管装在测量杯内;所述多路阀组与第二高压阀相连接,多路阀组一个出口端接到测量杯内。
所述的测量溶液COD值专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通过取样单元将样品、重铬酸钾溶液和浓硫酸定量抽入消解单元内进行消解,消解完以后通过取样单元将消解单元内的混合溶液排入测量杯内;
第二步用蒸馏水将消解单元内部清洗后也排入测量杯内;
第三步将转向阀转到滴定位置,柱塞泵将滴定剂连续或断续地排入测量杯内,如果柱塞泵内的溶液已排完,则将转向阀转到补液位置,将外部放置的滴定剂抽入柱塞泵内;
第四步再将转向阀转到滴定位置,继续滴定;
第五步仪器根据氧化还原电极的电位变化曲线自动判断出滴定终点,通过记录柱塞泵排出的滴定剂的体积计算出COD值。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柱塞泵控制,动作精度非常高,同时还具有自动补液的功能,使得本装置能在线自动精密滴定,提高了COD的测量精度,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测量溶液COD值专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测量溶液COD值的专用设备,它包括取样单元、消解单元、滴定单元和测量单元,消解单元与取样单元连接,取样单元又连接到测量单元,测量单元还连接有滴定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0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