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现混合澄清槽饱和再萃取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49342.0 | 申请日: | 2011-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8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 发明(设计)人: | 罗明标;张志宾;花榕;刘云海;许文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 地址: | 344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混合 澄清 饱和 萃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色冶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萃取系统(暨装置)。
背景技术
冶金化工领域中使用的液液萃取设备有混合澄清器、脉冲萃取柱、环隙式离心萃取器和超临界质萃取设备等,其中,混合澄清器是国内外最早研究和最广泛使用的萃取设备。如何提高负载有机相中主萃物的浓度,将直接影响整个萃取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是萃取技术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现有的方法有(1)采用低流比萃取和高流比反萃的工艺,混合澄清槽两相的正常流比为1:5~5:1,当流比超过10:1或低于1:10时会出现液泛、相夹带和分相效果差等不利现象。于此,CN200710079699.5和CN201020270744.2设计出两种适合大流比的混合澄清槽,虽然能将流比提高至30:1,但混合澄清槽的设计复杂,操作繁琐,且负载有机相中主萃物的浓度受原萃相中主萃物浓度的影响,提高程度有限;(2)采用多级混合澄清槽串联,增加萃取的级数,该措施虽能增加负载有机相中主萃物的浓度,但有机相和水相的中间占用量较大,有机相损失量大,增加了生产成本;(3)CN200920169408.6提出将澄清室上层的有机相再次导入该级混合室中,实现有机相的体内循环,从而提高负载有机相中主萃物的浓度。但在不增加原萃液中主萃物的浓度的前提下,负载有机相中主萃物浓度的增加幅度有限,且萃取率会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普通混合澄清器饱和再萃取的新系统,使用该系统能在保证高萃取率的前提下,提高负载有机相和反萃水相中主萃剂的浓度,降低有机相的使用量和损失量,节约反萃剂的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实现混合澄清槽饱和再萃取的系统,至少包含三个相互连接的混合澄清槽,混合澄清槽具有混合室和澄清室,分别为第一萃取槽、饱和再萃取槽和反萃槽;混合室至少有首级混合室和末级混合室;澄清室至少有首级澄清室和末级澄清室;第一萃取槽的末级澄清室和饱和再萃取槽的首级混合室相连接;饱和再萃取槽的末级澄清室和反萃槽的首级混合室相连接;第一萃取槽的末级混合室和饱和再萃取槽的首级澄清室相连接;饱和再萃取槽的末级混合室和反萃槽的首级澄清室相连接;饱和再萃取槽的末级混合室与反萃槽的首级澄清室之间连接暂储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保证高萃取率的前提下,提高有机相和反萃水相中主萃剂的浓度,降低有机相的使用量和损失量,节约反萃剂的用量。
(2)反萃槽排出的反萃水相中主萃物的浓度可以通过反萃槽水相出口处的电动比例调节阀自由调节。
(3)饱和再萃取槽中萃余水相的走向由电动比例调节阀自由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第一萃取槽;2饱和再萃取槽;3反萃槽;4流量计;5电动比例调节阀;6暂储槽;7水泵;8搅拌器;9导管;11首级混合室;12末级混合室;21首级澄清室;22末级澄清室;51排出端。
O1、O1’——萃取槽的有机相入口和有机相出口。
O2、O2’——饱和再萃取槽的有机相入口和有机相出口。
O3、O3’——反萃槽的有机相入口和有机相出口。
W1、W1’——萃取槽的水相入口和水相出口。
W2、W2’——饱和再萃取槽的水相入口和水相出口。
W3、W3’——反萃槽的水相入口和水相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9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冲压棒式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带智能控制系统的蒸馏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