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心反置式电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49032.9 | 申请日: | 2011-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4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 发明(设计)人: | 饶振奇;张良升;吴添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51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心 反置式 电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心反置式电机结构,特别是指其防脱部设于轴心与轴承座相对应位置的创新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电机模块对于计算机及其周边产品而言至为重要,其直接影响到CPU或内部相关组件的运作效能、稳定性与工作寿命,而电机模块的结构设计要求低震动性、低噪音性、高散热效率及长使用寿命等,相对也随着计算机产品形态的设计发展趋势相对精进,并且朝向体积小型化、轻薄及低耗能等方向迈进。
然而,现有反置式电机结构其设计上主要由一基座、一定子组、一扇叶转子组及一反置式轴心所构成;其中该扇叶转子组旋转支撑部位通常由反置式轴心与轴承的枢组状态所构成,而现有结构通常通过反置式轴心与轴承之间呈紧配合插组来实现,导致当使用于高转速电机或随着使用时间而有松脱之虞,除了影响电机的运转效率之外,更可能会造成电机损坏,实不是业者或使用者所乐见,而纵使现有结构有防脱构件的设置,也因其构件过于复杂且繁多而有制造成本与困难度较高的问题,因此为了让该反置式轴心旋转时能够保持稳定及转动顺畅状态,并且防止扇叶转子组与定子组分离脱出,因此必须针对反置式轴心与轴承的定位方式详加设计以解决此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反置式电机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使用者所企盼,亦为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心反置式电机结构,其目的主要针对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良突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心反置式电机结构,包括:一基座、一轴心座、一轴承座、一转子组、一定子组及一防脱部;该轴心座装设于基座一预定位置处,该轴心为立设于轴心座中央且呈向上垂直凸伸的反置式形态,该轴心座与轴心之间并形成有一环状凹槽;该轴承座设于转子组中央部位并于内部装设有一轴承以供该轴心座的轴心枢插配合;该转子组包括一轮毂、环设于该轮毂周壁外部的多个扇叶、环设于该轮毂周壁内部的一磁性环;该定子组则组设于轴心座外围,由硅钢片、线圈及塑料绝缘框座所构成;所述防脱部设于轴心与轴承座相对应位置处,包括一扣环以及形成于该扣环相对位置的一限位槽,该扣环包括一弹性扣持缘及一固定缘,且该扣环的弹性扣持缘与限位槽之间为保持有轴向间距的形态;且其中对应该弹性扣持缘可弯曲形态更设有一避让空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对应该弹性扣持缘可弯曲形态更设有一避让空间”,以使组合顺畅实现。
2.上述方案中,可通过该防脱部的设置,使转子组于高速旋转时能够平稳保持于定子组上端,有效防止该转子组与定子组脱离。
3.上述方案中,所述防脱部的限位槽设于轴承座内壁,而该扣环的固定缘则组合定位于轴心环壁所设的环凹槽中并相对应限位槽位置处;且其中该避让空间由设置于限位槽下侧的斜向导环槽所构成,以使扣环的弹性扣持缘能够顺畅卡组限位槽中。
4.上述方案中,所述防脱部的限位槽凹设于轴心环壁,而该扣环则组设于轴承座内部且相对应限位槽位置处,且通过一压环呈紧配合状态组合于轴承座内壁,以抵压定位该扣环的固定缘;且其中该避让空间由扣环的弹性扣持缘与轴承之间形成的锥状环槽所构成,以提供弹性扣持缘弯曲时所须空间。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心反置式电机结构,主要包括设于轴心与轴承座相对应位置的防脱部、对应弹性扣持缘所设的避让空间以及扣环的弹性扣持缘与限位槽之间保持有轴向间距所构成的创新独特结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背景技术所提的现有结构而言,使转子组于高速旋转时能够稳固保持于定子组上端,且所述防脱部仅利用扣环及限位槽来实现,可达到结构简易而减少制作成本与困难度且有效防止该转子组与定子组脱离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心座与轴承座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心与扣环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心座与轴承座的分解剖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轴心座与轴承座组合过程中,该弹性扣持缘可弹性变形因应的示意图;
附图6为图5弹性扣持缘弹性变形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90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