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盆式橡胶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4447.7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南军强;吴成亮;赵弘尧;仝强;向彤;朱玉;闫蕾蕾;吴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鑫拓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橡胶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部件,具体是指一种抗震盆式橡胶支座。
背景技术
盆式橡胶支座是当代桥梁设计、建筑必不可少的工程部件。目前国内支座通常由上锚碇支座板、底盆、活塞和橡胶垫组成,其底盆内腔与活塞配合,橡胶垫位于底盆内腔底面与活塞下端面之间。该结构通过上锚碇支座板及底盆下端面上预埋的锚碇钢棒与混凝土相接。
地震作为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会对桥梁造成巨大破坏,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桥梁支座抗震能力。但是该结构仅埋入混凝土中的锚碇钢棒来抵御地震力,显然是不足的,且容易造成锚碇钢棒区域的混凝土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开裂。同时,现有的盆式橡胶支座需要活塞及底盆来固定锚碇钢棒,用钢量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抗震盆式橡胶支座,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水平力和抗震效果,并且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震盆式橡胶支座,它包括上锚碇支座板、底盆、活塞和橡胶垫,其中底盆内腔与活塞配合,橡胶垫位于底盆内腔底面与活塞下端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碇支座板上端面及底盆底部下端面设有若干抗磨凹槽。
优选地,所述活塞上部外侧和底盆下部外侧各自焊接有四块带螺孔的耳板。
优选地,所述活塞上部设有向周向伸出的外沿部分,活塞中部外侧设有位于底盆与该外沿部分之间的环形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活塞由上下两层构成,上层是滑动板,下层是活塞本体,滑动板与活塞本体上设有可以使滑动板单向滑动的导轨组件,所述滑动板与活塞本体的接触面之间设有耐磨板。
优选地,底盆下部外侧焊接有四块带螺孔的耳板。
进一步说,所述活塞外侧设有位于底盆与滑动板之间的环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在上锚碇支座板上端面及底盆底部下端面的与混凝土接触面设有抗磨凹槽,可以增加混凝土与上锚碇支座板及底盆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支座抗水平力及抗震的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活塞上部外侧和底盆下部外侧各自焊接有四块带螺孔的耳板来固定锚碇钢棒,减小了活塞及底盆的横截面积,从而减少了用钢量,节省成本。另外,环形密封圈的结构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底盆内腔。对于单向型盆式橡胶支座,环形密封圈还可以保护耐磨板,延长耐磨板使用寿命,提高支座质量。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提高盆式橡胶支座的 抗震性能,而且节省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一种单向型盆式橡胶支座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1.上锚碇钢棒、2.上锚碇支座板、3.活塞、4.环形密封圈、5.密封铜环、6.橡胶垫、7.底盆、8.下锚碇钢棒、9.抗磨凹槽、10.耳板、11.导轨组件、12.耐磨板、13.螺孔、14.滑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述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固定型盆式橡胶支座,本实用新型所述抗震盆式橡胶支座包括上锚碇支座板2、底盆7、活塞3和橡胶垫6,其中底盆7内腔与活塞3配合,橡胶垫6位于底盆7内腔底面与活塞3下端面之间,活塞3与橡胶垫6之间通过密封铜环5密封。上锚碇支座板2埋于桥梁的混凝土中,通过上锚碇钢棒1与活塞3上部外侧的四块耳板10固定相连。而底盆7通过固定在底盆7下部外侧的耳板10的下锚碇钢棒8与桥墩混凝土相连。所述上锚碇支座板2上端面与混凝土接触面及底盆7底部下端面与混凝土接触面设有若干抗磨凹槽9。抗磨凹槽9可以增加混凝土与上锚碇支座板2及底盆7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盆式橡胶支座抗水平力的能力,起 到抗震的效果。所述活塞3上部设有向周向伸出的外沿部分,活塞3中部外侧设有位于底盆7与该外沿部分之间的环形密封圈4。该环形密封圈4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底盆7内腔,保护活塞3及橡胶垫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鑫拓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鑫拓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44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