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4198.1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8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华;陈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7/50 | 分类号: | A62C37/50;A62C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许玉明;成金玉 |
地址: | 23002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灭火剂 浓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防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飞机防火领域的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机防火领域对灭火剂浓度的测试要求非常高,国外目前仍采用70年代传统的压差测量法,而我国在飞机气体灭火剂浓度的测试装置和方法方面尚处于空白。传统的压差测量法,利用真空泵把空气和气体灭火剂的混合物抽吸到灭火剂浓度测试装置中,空气和气体灭火剂的混合物通过多孔状限流塞产生一定的压差,采用差压传感器测量压差,并采用示波器记录压差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灭火剂浓度数据。传统的压差测量法存在以下缺陷:
①装置虽然比较简单,但操作不方便;
②多孔状限流塞容易堵塞;
③采用示波器进行读数,并进行计算才能得到灭火剂浓度数据,缺乏计算机数据处理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我国在飞机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领域所面临的困境,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装置,其操作简便,流量控制准确,并由计算机直接输出测试结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气口、气体过滤器、加热控温模块,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模块、流量控制器、数据处理模块,串口通讯模块、计算机和真空泵,其特征在于:由放置在一个机箱内的气体过滤器、加热控温模块、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模块、流量控制器、数据处理模块和串口通讯模块组成相互连接的整体,通过串口与计算机相连,并在机箱后端连接真空泵;待测空气和气体灭火剂的混合气体经气体过滤器过滤掉存在的杂质后,进入气体加热室,按设定的加热温度加热,以确保气体灭火剂充分气化并与空气均匀混合,流量控制器控制系统中流过的混合气体总流量,并将流量值传输给计算机,由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模块检测到的与气体灭火剂浓度有关的信号经由数据处理模块转换为气体灭火剂浓度值,经串口通讯模块传输给计算机,并记录为浓度测试曲线,混合气体经真空泵排出测试系统;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模块中,加入节流孔和旁通管路,热膜传感模块放置在旁通管路中,只允许微量的气体流经热膜传感模块的感温膜表面,计算机通过加热控温模块显示装置内部的加热温度;其中:
装置的机械部分通过气体管路连接在一起,气体的流动过程依次为:由进气口进入,经气体过滤器过滤,在气体加热室内加热,经节流孔节流后,一部分被测气体进入旁通管路,被测气体在旁通管道内检测灭火剂浓度信息后,再与主管路上的气体汇合,经流量控制器和真空泵排出系统;
装置的电路部分应分别满足:供电电源满足各部位的使用要求,确保流入测量管路的混合气体达到测试需求的温度,对气体灭火剂浓度进行检测并输出测试信号,使得流过装置的总流量恒定在预设的数值上,对温度信息、浓度信息和流量信息进行处理,实现与计算机的通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对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数据进行处理的计算程序,内置于数据处理模块中,测试时,测试装置自动读取测试数据,经程序自动处理,就可对外输出气体灭火剂浓度的测试结果,并在计算机上记录其曲线。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体过滤器确保流入测试装置的被测混合气体不含粉尘等杂质;利用加热控温模块加热待测混合气体,使其混合均匀,保证测试的准确性;通过控制系统流量使气体浓度测试成为可能;采用热膜传感原理测试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快速准确;使用计算机输出测试结果,结果简单易懂。
3、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气体灭火剂浓度的测试,其推广应用将促进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设备的生产,为验证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效能提供测试手段,为我国飞机防火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控温与浓度测试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系统电路原理框图。
图4为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中:1.进气口,2.气体过滤器,3.加热控温模块,4.气体灭火剂浓度测试模块,5.流量控制器,6.数据处理模块,7.串口通讯模块,8.计算机,9.真空泵,10.气体加热室,11.温度探测器,12.加热器,13.控温电路,14.节流孔,15.旁通管路,16.热膜传感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41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