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短线腔的相干组束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44165.7 | 申请日: | 201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4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冯亭;温晓东;延凤平;李琦;彭万敬;谭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短线 相干 组束高 功率 光纤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短线腔的相干组束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背景技术
高功率激光器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固体激光器以其结构紧凑、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势发展迅猛,其中光纤激光器成为后起之秀。由于光纤激光器结构上的特点,使得其光束质量要远远高于其它激光器,但大功率方面略显不足。随着技术的进步,光纤激光器在高功率的研制进程中不断有新的方法提出。
首先,基于包层抽运技术的光纤激光器以其光束质量好、转换效率高以及结构紧凑等特点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4年光纤激光器的单纤输出功率达到千瓦量级,2009年IPG公司报道已实现了单纤万瓦的单模激光输出。但随着功率的增加,SBS、SRS和FWM等各种非线性效应使得光束质量严重降低,并且成为进一步增加激光功率的巨大障碍。大模场面积光纤的提出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在保持光功率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光纤半径可以有效增加光纤所能承载的光功率,为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制备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但由于光纤半径增加幅度有限,过大的光纤半径使得模场变的复杂,光束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该方法能够解决的问题受到光纤尺寸的限制。主控振荡器的功率放大器,可以有效增加激光器功率,而且输出激光的质量很高,但同样受到单根光纤光功率承载能力的限制。
目前,多路光纤激光的组束成为一种实现大功率激光输出的更为有效的方法。为了在增加输出功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输出激光的光束质量,可以通过调整各路激光的偏振态和相位使各路输出激光的偏振态相同、相位同步,组束效率和激光稳定性都很高。
但目前已有的激光相干方案中输出光谱较宽,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短线性腔的相干组束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此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高功率、窄线宽输出等优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短线腔的相干组束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包括:第一泵浦源101、第一光纤光栅102、第二光纤光栅103、第一铒/镱共掺光纤104、全光纤隔离器105、第二泵浦源201、第三泵浦源202、第四泵浦源203、第一波分复用器204、第二波分复用器205、第三波分复用器206、第二铒/镱共掺光纤207、第三铒/镱共掺光纤208、第四铒/镱共掺光纤209、第一耦合器210、第二耦合器211、第三耦合器212、第一滤波器213、第二滤波器214、第三滤波器215、第一偏振控制器216、第二偏振控制器217、第三偏振控制器218、第一相位调制器219、第二相位调制器220、第三相位调制器221、第一单模光纤301、第二单模光纤302、第三单模光纤303和组束装置304,其中第一泵浦源101的输出端接第一光纤光栅102的一端,第一光纤光栅102的另一端接第一铒/镱共掺光纤104的一端,第一铒/镱共掺光纤104的另一端接第二光纤光栅103的一端,第二光纤光栅103的另一端接全光纤隔离器105的输入端,全光纤隔离器105的输出端接第一波分复用器204的2042端口,第一波分复用器204的2041端口接第二泵浦源201的输出端,第一波分复用器204的2043端口接第二铒/镱共掺光纤207的一端,第二铒/镱共掺光纤207的另一端接第一耦合器210的2102端口,第一耦合器210的2103端口接第二波分复用器205的2052端口,第一耦合器210的2104端口接第一滤波器213的一端,第一滤波器213的另一端接第一偏振控制器216的一端,第一偏振控制器216的另一端接第一相位调制器219的一端,第一相位调制器219的另一端接第一单模光纤301的一端,第一单模光纤301的另一端装在组束装置304上;第二波分复用器205的2051端口接第三泵浦源202的输出端,第二波分复用器205的2053端口接第三铒/镱共掺光纤208的一端,第三铒/镱共掺光纤208的另一端接第二耦合器211的2112端口,第二耦合器211的2113端口接第三波分复用器206的2062端口,第二耦合器211的2114端口接第二滤波器214的一端,第二滤波器214的另一端接第二偏振控制器217的一端,第二偏振控制器217的另一端接第二相位调制器220的一端,第二相位调制器220的另一端接第二单模光纤302的一端,第二单模光纤302的另一端装在组束装置304上;第三波分复用器206的2061端口接第四泵浦源203的输出端,第三波分复用器206的2063端口接第四铒/镱共掺光纤209的一端,第四铒/镱共掺光纤209的另一端接第三耦合器212的2122端口,第三耦合器212的2124端口接第三滤波器215的一端,第三滤波器215的另一端接第三偏振控制器218的一端,第三偏振控制器218的另一端接第三相位调制器221的一端,第三相位调制器221的另一端接第三单模光纤303的一端,第三单模光纤303的另一端装在组束装置304上,第一单模光纤301、第二单模光纤302、第三单模光纤303输出端通过组束装置304进行不同形式的排列,连接成至少三级放大结构,第一泵浦源101、第二泵浦源201、第三泵浦源202和第四泵浦源203均为相同波长激光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41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光纤涂层气泡的光纤涂覆装置
- 下一篇:用于组织牵拉的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