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式防烫摩托车烟囱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43712.X | 申请日: | 201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0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F01N13/14 | 分类号: | F01N13/14;F01N1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式防烫 摩托车 烟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防止人们在骑摩托车时被摩托车烫伤的真空式防烫摩托车烟囱。
背景技术
报道说,目前中国摩托车市场的需求量是每年1200万辆,年增长率在7%到8%左右,而中国100多家生产厂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500万辆,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产量第一。摩托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值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在生产企业集中的地区,摩托车产业已经成为该地的支柱产业。
相信很多人都曾不经意的被摩托车烟囱烫过,当然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防烫服等产品,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对一个普通的骑摩托的人出门就要穿上防烫服肯定是不现实的。
由此可见,开发一种防烫伤的摩托车,不仅在我国能够迅速占据市场,而且与国外的同行竞争有相当的优势。
目前市场上至今还未出现能够防烫的摩托车烟囱,再加上摩托车的快速、灵活、适应人们快节奏生活频率的需要使得摩托车非常普遍,因而开发这种防烫式烟囱有很为广阔的市场潜力。
通常人们采用自制挡板来防烫,但这样影响美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646087.7 申请日:2010-12-03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防摩托车烟囱烫伤装置,它是一种用于防止摩托车驾驶者在摩托车远距离运行造成烟囱过热而不小心烫伤的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包括水箱、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开关、风扇、进水管、出水管热交换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口处,温度低的水由进水管进入热交换器,使温度较高的废气流经热交换器,从而使温度降下来,废气从烟囱排出时,不至于温度太高。该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安全性,可用于摩托车制造领域。该实用新型的不足在于,其设想不太现实,制作对于一个摩托车烟囱成本太高,且一个摩托车所能自带的水箱体积有限,将如此多的器件用于小小的摩托车烟囱,无法实现该产品的经济效益。
如果在传统的摩托烟囱设计上稍作处理,将真空技术应用于其中,其他材料、烟筒的最内部结构等都跟传统的一样,这是相关技术人员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摩托烟囱外部温度过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真空式防烫摩托车烟囱。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真空式防烫摩托车烟囱,它由烟囱主体和隔热结构组成; 所述的烟囱主体为锥台形,锥台形侧壁的壁内设置有第一真空空腔;所述的隔热结构为圆筒形,套在所述烟囱主体的外围,所述的隔热结构与烟囱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的隔热结构筒壁内设置有第二真空空腔,所述的第二真空空腔与第一真空空腔相连通。将本实用新型的烟囱安装在摩托车车身上,人们在乘坐摩托车时肢体只可能接触到本实用新型烟囱的隔热结构,由于燃烧废气进入烟囱本体后,高热量通过烟囱本体的侧壁进行传递,设置在烟囱本体内的第一真空空腔和隔热结构内的第二真空空腔的设计增加了热量在侧壁上的传输距离,当热量传导到人们易接触到的隔热结构的上表层的时候,此时,侧壁的温度已经远低于可以产生烫伤的温度范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人们在驾驶或乘坐摩托车的过程中发生烫伤。
所述的烟囱主体和隔热结构均为不锈钢制成。这样的材料现则使得本发明创造的烟囱的结构更加坚固。
所述的烟囱主体和隔热结构通过焊接来实现固定连接。焊接使得烟囱主体和隔热结构的连接牢固、可靠。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在烟囱本体的外围设置有隔热结构,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烟囱更安全,不会像传统的摩托烟囱对人们造成烫伤,从而获得更和谐的人机关系;
(2)本实用新型的烟囱制造时也比较简单易,只需对传统的摩托烟囱加以改造,操作易行,从而更加经济,获到更高的性价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烟囱主体;2-隔热结构;3-第一真空空腔;4-第二真空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7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的节能硅油离合器
- 下一篇:车辆尾气发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