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英汉双语麻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3090.0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6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田精耘;陈雪;周思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精耘 |
主分类号: | A63F9/20 | 分类号: | A63F9/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英汉 双语 麻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将,具体来讲是一种英汉双语麻将。
背景技术
麻将竞技是中国传统的娱乐和竞技项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娱乐形式,其普及面广,适应性强,具有走向世界之势。
目前,在我国已有将英语学习与麻将相结合而设计出的英语麻将。如公开号CN 2059369U 的中国授权专利,公开的是一种名为英语麻将牌的实用新型专利,其设计是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字母分别设置在不同牌块上。由于这种设计方案的26个英文字母的每张张数分别都是4张,没有按照26个字母在单词中出现的频率设计26个字母的张数,其学习和娱乐完全不能实现,加之牌面复杂零乱,企图实现的功能太多、玩法不能将学习与娱乐有效结合等问题。故需改进。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少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如:现在已有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或在中国境外喜欢打中国麻将,他们感受到了中国麻将的神奇,但由于语言的原因,他们要学会中国麻将又很难。
目前,在中国已有近一亿人在学习、使用英语,但由于在中国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没有语言环境,学习的词汇很容易被遗忘,学习英语的效率十分低下,中国英语教育出现“耗时多,成效慢”的现象。
所以,基于以上这三方面原因,发明可供中国人、外国人麻将娱乐、可供外国人学习汉语(拼音)、可供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也可应用IT技术开发成为网络游戏的英汉双语麻将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可以进行常规麻将娱乐,也可用于英语、汉语(拼音)学习和可开发为网络游戏的英汉双语麻将。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构造一种英汉双语麻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牌体以及副牌体,在主牌体上开有圆孔,所述副牌体背面带有能让副牌体扣在主牌体上的凸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英汉双语麻将,其特征在于:副牌体的上带有英文字母部分、数字部分和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英汉双语麻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部分设置在字母部分顶上或在字母部分的左上角或右上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英汉双语麻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设置在字母部分的底部或左右两旁。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英汉双语麻将,其特征在于:在主牌体上开有六个圆孔,六个圆孔分别位于主牌体两个长边内,所述副牌体背面带有六个与圆孔对应的凸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英汉双语麻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牌体的厚度为0.3-0.7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英汉双语麻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牌体厚度为0.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麻将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变后的一种能适合中国人和外国人大众娱乐的用品和学习用具。其娱乐的实用面广,操作方法简单。同时,本实用新型也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汉语(拼音)学习资源,其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习过程游戏化,游戏过程学习化”。英语、汉语(拼音)学习和娱乐游戏相结合是现代学习核心理念之一。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理念新,操作性强,适合中国人、外国人大众麻将娱乐的需求,是一种理念新、应用范围广、物美价廉的未来可能普及的娱乐用品和英语、汉语(拼音)学习用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麻将中的一个实施示意图。
图2是主牌体的一个实施示意图。
图3是副牌体侧示图。
图4是主牌体以及副牌体扣在一起示意图。
图5是副牌体的一个实施示意图。
图中:101、主牌体,102、副牌体,103、圆孔,104、凸柱,105、英文字母部分,106、数字部分,107、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英汉双语麻将,其中改进之后如图1-5所示,包括有主牌体101以及副牌体102,在主牌体101上开有圆孔103,所述副牌体102背面带有能让副牌体102扣在主牌体101上的凸柱104。其中主牌体101为中国常用麻将牌(即现有麻将牌结构,它的表面呈现现有麻将结构),如图2,人们在业余娱乐时可采取现有方式继续使用该麻将,不受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精耘,未经田精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0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线电缆对接用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带材缝合机的脱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