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线大拉机放线导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2417.2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1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根;张长明;彭春斌;钱立海;吴晓山;李华;周超;鲁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精工里亚特种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00 | 分类号: | B21C1/00;B21C47/16;B21C47/3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线 大拉机 放线 导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线大拉机放线导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铜线大拉机上的放线导轮装置一般由放线导轮、固定支架及分别设在导轮进线端和出线端的导向辊组成。由于大拉机原料铜杆材一般为8mm无氧或低氧铜杆,原料包装盘径大,放线时要把盘形原料变为直线运动,原料杆材在通过放线导轮时杆材摆动大,易掉轮,因此,在导轮进线端和出线端外侧分别设置二组导向辊,通过对进、出放线导轮的杆材施加压力将杆材导入或导出在放线导轮的线槽,以防止其摆动过大而掉轮。虽然盘形原料经过进线端导向辊施压后可以消除杆材沿导向辊径向的摆动,使其能紧贴在导轮的线槽内进、出导轮,但是杆材沿导向辊轴向摆动仍然较大,对导轮线槽两侧壁摩擦,导致导轮易磨损,当导轮磨损至一定程度时极易发生掉轮而造成停机,因此必需定期更换导轮。并且导向辊的材料通常为钢材,杆材与导向辊之间摩擦力较大,不仅对原料表面形成擦伤,还产生较大噪音污染,同时导向辊表面也会磨损形成沟槽而使杆材偏离中心,导致原料杆材摆动过大经常掉轮而造成停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铜线大拉机放线导轮装置,不仅可以减少甚至杜绝掉轮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大幅降低设备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放线导轮及其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在放线导轮的进线切线位置下方固定有一个导线模,导线模中间开有供铜线通过的模孔,固定支架在放线导轮的进、出线切线位置分别固定有进、出线限位装置。
限位装置设置在放线导轮的进、出线切线位置,可以约束杆材进、出导轮时的摆动,可以防止掉轮。而原料杆材经过导线模中间的模孔时,受模孔 的孔径约束,摆动幅度减小,使得其经过导轮时,与线槽侧壁摩擦力减小,对导轮的磨损减小,不会发生掉轮现象,可延长导轮使用寿命。并且杆材呈螺旋状经过导线模时,沿圆周方向与模孔内壁接触,使得杆材挤压模孔内壁的同时沿模孔圆周方向发生滑动,从而削弱了对模孔的摩擦力,不仅可以减少对原料表面形成擦伤,还使得噪音明显减小,特别是模孔内壁选用具有光滑表面的耐磨陶瓷材料时,有利于杆材沿模孔内壁滑动,可以进一步减小杆材与模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噪音进一步减小。
考虑到模孔的孔径过小,虽然可以减小杆材进入导轮时的摆动幅度,减少其磨损,但势必会增加杆材沿模孔圆周方向滑动的阻力,使得与模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因此,上述模孔直径是铜线直径的2~5倍较佳。
为了方便导线模磨损后的更换,导线模中间可拆卸地固定有由耐磨陶瓷材料制成的陶瓷环,陶瓷环中间的通孔为模孔。
为了减小与杆材之间的摩擦力,进线限位装置为导向轮,导向轮中间设有与导轮截面形状配合的限位槽。导轮嵌入导向轮的限位槽中,可以有效防止杆材在进入导轮时脱落掉轮。
同样地,出线限位装置上有与导轮截面形状配合的限位槽,可以有效防止杆材在导轮出线位置脱落掉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设置在放线导轮的进、出线切线位置,可以约束杆材进、出导轮时的摆动,可以防止掉轮。同时放线导轮的进线切线位置下方设置导线模,不仅可以约束杆材进入导轮的摆动幅度,还可以减少对原料表面形成擦伤,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放线导轮1由转轴11固定在固定支架2上,固定支架2在放线导轮1的进线切线位置下方设有垂直于转轴11方向设置的侧向开口的导线模固定槽22,导线模固定槽22截面呈燕尾状,导线模5上端设有与导线模固定槽配合凸起54,导线模5通过凸起54由固定支架2的导线模固定槽22一侧悬挂在导线模固定槽22上,使得导线模5垂直于转轴11方向可移动地固定在固定支架2上,导线模固定槽22的开口端固定有挡板21。导线模5中间开有圆形安装孔,孔内装有由耐磨陶瓷材料制成的陶瓷环51及定位卡环53,陶瓷环51中间的通孔为供铜线通过的模孔52,模孔52直径是铜线6直径的2~5倍,最好是3~4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精工里亚特种线材有限公司,未经铜陵精工里亚特种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2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